Created
Aug 12, 2024 12:35 AM
Favorite
Favorite
Priority
备注
推荐
🌟🌟🌟🌟🌟
类型
知行合一
notion image
文:大英 |排版:大英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总跟学生们强调,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非常注重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正如人赚不到认知以外的钱一样,学生也得不到认知以外的分。
然而,世事无绝对。人可以获得认知以外的东西,其中还有一条获取捷径——模仿。
例如,同一家公司的销售,有销冠,有垫底。垫底销售想要成为销冠,最快的方式就是模仿销冠,一比一复刻临摹,跟销冠做得一模一样。
垫底销售的认知,跟销冠的认知,一开始肯定不一样的。
由于人自恋的天性,有些垫底销售会守着自己的固有认知,不肯轻易打破,会觉得自己的见解和方式才是好的,销冠只是运气好或者因为其他什么不好的东西才业绩好。于是像坐井观天的青蛙,陷在自己狭隘的认知里,收获少少的业绩。
有些垫底销售,勤奋好学,虽然很多想法跟销冠不一样,但他愿意去模仿,虽然不理解,但也愿意跟着销冠的方式去做。在做的过程中,逐渐去领会、去体悟。
在模仿的过程中,由于不断产生新的领悟,于是认知也逐渐跟着升级,达到销冠水平。在达到销冠水平后,再进一步精进完善,反思复盘能继续改进的地方,从而超越旧销冠。
学习也是如此。先模仿,后理解,是在学校学习中取得高分的高效方式。
对于所学内容,能理解最好,不能理解也无妨,不用倍感压力,不用觉得自己不行。
不是所有的知识,都能轻易理解的。很多名家大师,一辈子都在专研一个公式,一个知识点。课本上的一个个定理定律,无一不是花费很多年,成千上万学者前赴后继钻研的结果。
所以作为学生,对于某个原理不理解,不用沮丧,先让自己做到会用。能细致观察教材或者老师提供的解决步骤,通过模仿,解决相应的问题,就能够在考试中获得高分。
在学数学等理科科目时,会有很多的公式、定理、定律、公理等等,这些都是学者们多年研究的成果。
有时遇到不是很理解的公式,困惑它们如何发挥作用,都是学习的正常情况,不用纠结,更不用钻牛角尖。想要高效学习、获得高分,最重要的是加强训练,模仿教材的解题方式,学会按步骤进行解题,理解会在不断模仿的过程中慢慢形成。
在生活中,我们对一件事情形成理解,是因为我们经历过这件事。这件事经历得越多,你理解起来越轻松,但不一定越深刻。理解深刻的方式是:主动思考。主动思考的有效方式之一是不断提出问题。
在学习中也一样,遇到不理解的学习内容,模仿解题方案时,不应该只是简单的记下来,无脑的依葫芦画瓢,要在依葫芦画瓢的过程中不断向自己提问,引导自己去解决问题。例如:
1.这个问题是为了考查哪个知识点的哪个方面?
2.这个答案跟考查点怎么对应的?
3.这里的模式是什么?
4.这个问题问的本质是什么?
5.这里改变的话,有什么条件需要跟着改变?
6.解答方式中每一个步骤具体是为了达到什么目的?这一步为什么这么写,换种说法行吗?
7.这个问题或者这个解题步骤,让我联想到了哪些其他问题和技巧?
8.我还能用其他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吗?
本文到此结束。你还有哪些可以促进学习消化的“提问”呢?欢迎分享到留言区。
育儿先育己,关注Chaya养育之家陪你一起成长
走之前记得点个“在看”哟~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