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Cover
Date
Categories
个人成长-励志成长
个人成长-人生哲学
ISBN
9787508640099
BookId
237732
ReadingTime
6时19分
Status
读完
Author
埃克哈特·托利
Rating
84.8%
Sort
1717024958
Progress
84
intro
category

导读 活在当下

现在是半夜3点,你在温暖的被窝中,可是你气得睡不着。引发你怒气的人早已安然入梦,那件事情其实也已经过去了。但是你的思维却不放过你,一再用它旧有的看事情的模式来解释那个人是多么对不起你,那件事会让你多危险、多丢脸、多麻烦、多……想不完的!这就是病态的思维,制止不住大脑的思考,是让我们受苦的主要原因。
✍️
直戳要害,扎心了😂
现在是半夜3点,你在温暖的被窝中,可是你气得睡不着。引发你怒气的人早已安然入梦,那件事情其实也已经过去了。但是你的思维却不放过你,一再用它旧有的看事情的模式来解释那个人是多么对不起你,那件事会让你多危险、多丢脸、多麻烦、多……想不完的!这就是病态的思维,制止不住大脑的思考,是让我们受苦的主要原因。
ABC理论,A是引发你情绪的事件,B是你的信念或你对事情的诠释,C就是结果,即你的负面情绪。
✍️
ABC理论,通常指的是认知行为疗法中的一种模型,由心理学家艾伯特·艾利斯(Albert Ellis)提出。这个理论主要用来解释人们如何通过他们的信念系统(Beliefs)对激活事件(Activating events)做出情绪和行为上的反应(Consequences)。具体来说: - **A (Activating Event)**:激活事件,指的是外部刺激或内部思维,它可以是任何引起个体注意的事件或情境。 - **B (Beliefs)**:信念,是指个体对于激活事件的解释、评价和信念系统。这些信念可以是理性的(rational)也可以是非理性的(irrational)。 - **C (Consequences)**:后果,是指个体情绪和行为上的反应。这些反应是由个体的信念系统对激活事件的解释所决定的。 艾伯特·艾利斯认为,不是事件本身直接导致了情绪和行为的后果,而是个体对事件的解释和评价导致了这些后果。换句话说,情绪困扰通常源于个体的非理性信念。通过识别和挑战这些非理性信念,并通过逻辑和经验的检验,个体可以学会用更理性的方式思考,从而减少情绪和行为上的困扰。 ABC理论在心理治疗中被广泛应用,特别是在认知行为疗法中,帮助个体识别和改变那些导致情绪问题的非理性信念。
ABC理论,A是引发你情绪的事件,B是你的信念或你对事情的诠释,C就是结果,即你的负面情绪。
就是对事情的诠释角度不同罢了。与其去改变外在的人、事、物,不如改变我们自己的内心来得省事省力。而你会发现,当你转变了内心的状态之后,环境也会随之转变,这就是所谓的“境由心转”!
✍️
1. **内在诠释**:我们对事情的看法和解释,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的情绪反应。积极或消极的诠释角度可以导致完全不同的情绪体验。 2. **改变内在**:比起试图改变外在环境,调整我们的心态和信念系统通常更为可行,也更能够带来持久的正面影响。 3. **境由心转**:这个概念表达了一种哲学思想,即外在世界是我们内心状态的反映。当我们改变内心的态度和看法时,我们所感知和体验到的外部世界也会随之改变。
就是对事情的诠释角度不同罢了。与其去改变外在的人、事、物,不如改变我们自己的内心来得省事省力。而你会发现,当你转变了内心的状态之后,环境也会随之转变,这就是所谓的“境由心转”!
我们的大脑,创造了一个虚假的自我—小我,来让自己有“真实感”。而正因为小我是如此的不真实,所以它不停地在外在的世界寻求认同,追求物质世界的满足来壮大声势。可惜我们越听从小我,就越感到空虚和孤立。挥之不去的远离感也油然而生,因为我们远离、失落了真实的自己,也就是远离了作者所说的“本体”或“存在”。
✍️
“纠结过去会抑郁, 纠结未来会焦虑”
你所能拥有的,不就是当下这一刻吗?只要搞定现在这一刻,你就没有问题了。未来就算一定会来临,但是它也一定是以“当下”的方式出现的,不是吗?最怕的就是明明人在这里,可是脑子跑到过去,带来了愤怒、伤心、悔恨、愧疚等情绪。或是人在此刻,脑子跑到未来,于是就产生了压力、焦虑、恐慌。

序言

我们必须理解我们是如何成为一个痛苦创造者的;是我们的大脑,而不是其他人或者我们生活于其中的这个世界引发了我们的问题。是我们的大脑在思考我们的过去,担忧我们的未来。我们犯了最大的错误:认同我们的大脑,并认为大脑就是我们—实际上我们远远比我们的大脑更伟大。
✍️
思考过去,担忧未来,却唯独没有在当下,这是很多时候造成我们痛苦的原因。
我们必须理解我们是如何成为一个痛苦创造者的;是我们的大脑,而不是其他人或者我们生活于其中的这个世界引发了我们的问题。是我们的大脑在思考我们的过去,担忧我们的未来。我们犯了最大的错误:认同我们的大脑,并认为大脑就是我们—实际上我们远远比我们的大脑更伟大。

前言

这个在段落中常出现的暂停符号,表示你需要暂时停一下,静下来,去感受和体验我刚才所说内容之中的真理。在此书的其他部分,你也许会自然地和自动地停下来。

开悟的最大障碍

✍️
「梳理」:开悟的最大障碍 1. 开悟的含义:开悟并非超人类成就,而是与本体合一的自然状态。它是与不可衡量、不可摧毁的事物相联系的状态,带来的是内心的宁静和与生命合一的体验。 2. 关于本体的解释:本体是永在的“至一生命”,超越生死限制。它超越生命形式,却根植于每种生命之中,代表你最深的自我和真实的本质。 3. 本体与上帝的区别:“上帝”一词在历史上被滥用,导致它的意义变得空洞。本体是开放的概念,不是被缩减成有限实体的概念。它超越了简单的想象,是每个人内在的体验,指向超越本身意义的先验现实。 4. 思维认同的障碍:思维认同创造了一系列概念、标签、意象、词语、判断和定义,妨碍了真正的关系。这种认同创造了一种孤立的幻象,使人忘却了与万物合一的本质。 5. 思维成为疾病:当思维失去平衡时,成为一种疾病。它会导致强迫性思考,使人无法达到内心宁静,同时创造一个虚假的自我。 6. 对“我思故我在”言论的质疑:笛卡尔的这个言论将思考视为存在并认同于思考。实际上,意识到自己不仅是思考问题的实体是开悟的开始。 7. 停止思考与觉醒:开始意识到超越思想的智性,认识到真正重要的事情来自大脑之外,是觉醒的开始。意识到思考者与更高层次意识的关系,是超越思维的觉醒之旅的一部分。
开悟的最大障碍
✍️
冥想的尽头,化为心流
当你的思维处于静止时,当你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当下时刻时,你就会感觉到本体,但是从心智上我们永远无法理解它。重新觉知到本体,并保持这种觉知体验的状态就是开悟。
✍️
有些抽象,继续往后读
它是你的本质,只有当你感觉到临在时,你才会立即领会到“我是”的真谛。所以从“本体”这个词到体验到你的“本体”,只是小小的一步而已。
✍️
抑郁的前兆是思考过度并且无法停止,人永远紧绷,身体如木头一般僵硬,于是常常觉得身心俱惫,另外,使人停止思考有一种愧疚感,因为我们停止思考的时候并没有从事价值生产的工作或者任务,“无所事事”“摸鱼”“走神”“发呆”之类的词语是不允许出现在一个追求成功的社会里的,然而,事实却是,如果我们无法寻求思考与停止思考的平衡,那么我们只会有一种结果——自我毁灭。
不能停止思考是一个可怕的烦恼,由于几乎每一个人都遭受着此种痛苦,而我们又无法意识到这一点,所以这就成了一件很正常的事情。这种不停的思维活动使你无法达到内心的宁静状态。同时,它创造了一个虚假的自我,不断投射出恐惧和苦难的阴影。
开悟不仅是痛苦和身心内外冲突的终结,也是思考的终结,这将会是一次不可思议的解放!
从思维中解放出来的开始就是认识到你不是一个思考问题的实体—思考者。认识到这一点能使你很好地观察这个思考者。
✍️
分离思考与自我,认识到你的思想和感受是暂时的,并不完全定义了你是谁,当我们不再将自我等同于负面的思维模式时,可以减少由这些思维模式引起的心理痛苦
从思维中解放出来的开始就是认识到你不是一个思考问题的实体—思考者。

从你的大脑中解放出来

💡
“观察思考者”的准确含义是什么? 当某人去看病时说“在我的脑海里有一个声音”,他或她很可能就被送去精神病医院了。事实是,几乎每个人都会以相似的方式在他们的脑海中听到一种或几种声音:这就是所谓不自主的思考过程,你却没有意识到你有阻止这种独白或对话的力量。 在街道上,你可能会遇到不断喃喃自语的“疯子”。其实他的行为与你和其他“正常人”区别不大,只是你们没有大声说出来而已。那个声音不停地在评论、推测、批判、比较、抱怨、选择好恶等。这种声音可能与你当下所在的情况无关,它可能是关于过去或未来的一些事情,它可能是在回忆往昔,或是在幻想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
当你在倾听那种声音时,不要去做任何评判。不要对你所听到的声音做出判断或进行谴责,因为这样做意味着同样的声音又会从后门乘虚而入。你将会很快地认识到:那里有一种声音,而我在这里倾听它,观察它。这是一种自我存在的感觉而不是思维。它超越了你的思维。
💡
这是不自主以及强迫性思维终结的开始。 当一种思维止息时,你会在自己的心智流(mental stream)中体验到一种思维的中断—思维空白。首先,这种空白是短暂的,或许仅几秒钟,但是渐渐地它们会变得长久些。当这种空白出现时,你在内心会感觉到一种静止和宁静的状态。于是你开始感觉到与本体合二为一的自然状态,通常这种状态受到思维的蒙蔽而模糊,多加练习之后,你的这种平和与宁静的感觉会加深。实际上,这种深度是无止境的。你同样会感觉到一种来自你内心深处的喜悦。 这不是一种意识模糊的状态。一点儿都不是。在这里,意识不会丢失。恰恰相反,如果内心的平和是以意识水平的下降作为代价,如果获得宁静的代价是变得缺乏生命力与警觉性的话,那它们就不值得拥有。
除了“观察思考者”之外,你还可以通过将你的注意力集中在当下这一刻,从而在思维中创造那种空白。就是全神贯注于当下的时刻。这是一件非常值得去做的事情。通过这种方式,你可以将意识从思维活动中引开,并创造一种无思维的空白。在这种空白中,你高度警惕,注意力高度集中,但是你没有在思考。这就是冥想的本质。
✍️
在你的日常生活中,你可通过任何日常活动来练习这种方法。比如,每次你在家中或办公室上下楼梯时,你每一步、每一刻,甚至每一次呼吸时都全神贯注,完全集中你的注意力。或者当你洗手时,关注与洗手有关的所有感觉:水的声音和感觉、手的运动、肥皂的香味等等。或者在你上车时,关闭车门后,停顿几秒钟并观察你的呼吸。觉察到那个宁静且强而有力的临在。有一个标准可以用来衡量你的练习是否成功:你内在所感觉到的平和的程度。 迈向开悟之途最为关键的一步是:从对思维的认同中摆脱出来。  所以迈向开悟之途最为关键的一步是:从对思维的认同中摆脱出来。每次,当你在思维中创造空白时,你的意识就会变得更强。 某天,你可能会发现你在冲着你大脑中的声音微笑,就像你冲着孩子调皮的动作微笑一样。这意味着你不再认真地对待你思维的内容,因为你的自我意识不再依赖于它。
除了“观察思考者”之外,你还可以通过将你的注意力集中在当下这一刻,从而在思维中创造那种空白。就是全神贯注于当下的时刻。这是一件非常值得去做的事情。通过这种方式,你可以将意识从思维活动中引开,并创造一种无思维的空白。在这种空白中,你高度警惕,注意力高度集中,但是你没有在思考。这就是冥想的本质。

超越你的思维

💡
难道思维对于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的生存来说不是最为关键的吗? 你的大脑只是一个工具。它是被用来处理特殊任务的,当这个任务完成时,你就让它处于休止状态。因此可以说,人们80%~90%的思维不仅是重复的,而且是无用的,甚至由于思维的运作障碍和消极的本质,大部分思维都是有害的。如果你观察你的思维,你就会发现这是真的。这还导致了你生命能量的严重损耗。 实际上这种强迫性的思维是一种上瘾症。上瘾症的特点是什么?非常简单:你没法选择停止,它甚至比你还强大。它同样给你一种错误的乐趣,而这种乐趣会最终变成痛苦。 我们为什么会对思维上瘾呢? 因为你认同思考,就是说,你从思考的内容和活动中获取自我的感觉,因为你认为,如果你停止思维活动,你将不复存在。
你的大脑只是一个工具。它是被用来处理特殊任务的,当这个任务完成时,你就让它处于休止状态。因此可以说,人们80%~90%的思维不仅是重复的,而且是无用的,甚至由于思维的运作障碍和消极的本质,大部分思维都是有害的。
✍️
二八大杠原则吗
你的大脑只是一个工具。它是被用来处理特殊任务的,当这个任务完成时,你就让它处于休止状态。因此可以说,人们80%~90%的思维不仅是重复的,而且是无用的,甚至由于思维的运作障碍和消极的本质,大部分思维都是有害的。
绝大部分人不具有创造性,不是因为他们不懂得如何去使用思维,而是他们不懂得如何停止思维。
✍️
熵增
绝大部分人不具有创造性,不是因为他们不懂得如何去使用思维,而是他们不懂得如何停止思维。

情绪:身体对思维的反应

情绪:身体对思维的反应 情绪是什么?我陷入情绪的时间比陷入思维的时间多。
我这里所说的“思维”,不仅仅是指思考,还包括你的情绪以及所有无意识的心理—情绪反应模式。情绪在思维和身体的相遇处产生。它是身体对思维的反应—或者可以说,它是思维在身体上的反映。
你被你的思维、喜好、判断以及分析控制得越多,也就是说你的观察者意识越少的话,你的情绪能量的负荷就会越强,不管你是否意识到了这一点。如果你不能感受到你的情绪,或是切断了与情绪的联系,那么你最终会在纯生理这一层面体验到它们,它们会以生理问题或疾病的形式出现。近几
你可允许情绪的存在,但却不要受它控制。你不再是你的情绪,而是一个观察者。如果你这样做,所有无意识的东西都将会被意识之光所照亮。
✍️
允许和接纳自己当下的情绪 允许自己感受当下的愤怒情绪 而不是和它对抗或者任由它操纵自己 而是仅仅去感受它 和它呆在一起
你可允许情绪的存在,但却不要受它控制。你不再是你的情绪,而是一个观察者。如果你这样做,所有无意识的东西都将会被意识之光所照亮。
💡
当这种思维空白产生时,突然,你就会感受到你内心的宁静,在这种宁静状态中,有一种微妙却很强烈的喜悦、爱与平和。 通常,这种时刻是很短暂的,因为大脑很快就会恢复它嘈杂的、被我们称为思维的状态。除非你将自己从思维中解放出来,否则爱、喜悦以及平和不会持久。但是它们不是我所谓的情绪。它们处在一个比情绪更深的层面。所以你需要完全地意识到你的情绪,才能感受到它们。“情绪”字面上的意思是“干扰”。这个词源于拉丁文“emovere”,是骚扰的意思。 爱、喜悦与平和是深刻的本体状态,或是内心与本体联结时的三个方面。在这种状态下,它们没有对立,这是因为它们都源自于思维之外。但情绪则不同,它属于二元思维的一部分,受制于对立法则。简而言之,就是有好必有坏。
除非你将自己从思维中解放出来,否则爱、喜悦以及平和不会持久。但是它们不是我所谓的情绪。它们处在一个比情绪更深的层面。所以你需要完全地意识到你的情绪,才能感受到它们。“情绪”字面上的意思是“干扰”。这个词源于拉丁文“emovere”,是骚扰的意思。

别在当下制造更多的痛苦

通常,当下所产生的痛苦都是源自对现状某种形式的不接受、某种形式的无意识抗拒。从思维的层面来说,这种抗拒以批判的形式存在;从情绪的层面来说,它又以负面情绪的形式显现。痛苦的程度取决于你对当下的抗拒程度以及对思维的认同程度。
✍️
人们往往会因为不能全然接受当下的实际情况,无论是通过思维上的批判还是情绪上的负面表现来进行无意识的抗拒,而这种抗拒会带来痛苦,且痛苦的强弱取决于抗拒的程度和对思维的认同程度。
通常,当下所产生的痛苦都是源自对现状某种形式的不接受、某种形式的无意识抗拒。从思维的层面来说,这种抗拒以批判的形式存在;从情绪的层面来说,它又以负面情绪的形式显现。痛苦的程度取决于你对当下的抗拒程度以及对思维的认同程度。
为什么思维会习惯性地否认或抗拒当下呢?因为在没有时间(过去和未来)的情况下,它无法发挥自己的作用并对你进行控制,所以它视当下时刻为威胁。实际上,思维和时间是密不可分的。
人类的很大一部分痛苦是没有必要的。只要让未被觉察的思维控制着你的生活,痛苦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
✍️
很多时候我们陷入一些不必要的纠结、焦虑、烦恼等痛苦之中,正是因为我们被那些未经审视的思维模式所左右。当我们不能意识到这些思维的存在以及它们对我们的影响时,就容易在其操控下产生各种负面情绪和感受,进而导致痛苦。
人类的很大一部分痛苦是没有必要的。只要让未被觉察的思维控制着你的生活,痛苦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
如果你不想再为自己和他人创造痛苦,不想再增加你心中过去的痛苦,那么请你不要再创造时间,或者至少不要创造除了做必要事情之外的时间。如何停止创造时间呢?请你务必认识到,当下时刻是你所拥有的一切,把你的生活重心完全放到当下这一刻,把你先前在时间内流连并短暂地访问当下时刻的做法改为关注当下时刻,只在必要时简单地回顾过去和展望未来。永远对当下说“是”。有什么比对已然存在的东西进行内在的抗拒更徒劳、更疯狂的吗?有什么比反对生命本身,也就是当下,而且永远是当下,更疯狂的吗?向“是”臣服,对生活说“是的”,看看生活是如何为你服务而不是与你为敌的。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需要时间和大脑来生活,但是,当它们控制了我们的生活时,痛苦和悲哀就产生了。 请你务必认识到,当下时刻是你所拥有的一切,把你的生活重心完全放到当下这一刻。
接纳,然后采取行动。不管当下时刻的情况怎样,心甘情愿地接受它,就像它是你选择的一样。总是与它共事,而不是抗拒它,使它成为你的朋友和盟友而不是敌人。这将会不可思议地改变你的整个生活。

瓦解你的痛苦之身

除非你能拥有当下的力量,否则你所体会到的每一个情绪痛苦都会残留一部分,继续在你体内存活。它会与你过去已经存在的痛苦合并,并在你的大脑和身体内扎根。当然,过去的痛苦也包括你孩提时遭受的痛苦,这是因为这个世界的无意识造成的。
痛苦之身害怕被你发现。它的生存取决于你对它无意识的认同,以及你面对内在痛苦时,那种无意识的害怕。
将注意力集中在你内心的感受上,了解到这就是痛苦之身并接受它的存在;别去想它,别让你的感受变成大脑和思维,不要去判断或分析它,别在其中寻找你自己的身份认同;保持临在,继续观察你的内在;不仅要觉知到你情绪上的痛苦,更要觉察那个沉默的观察者。
✍️
人性真搞笑,哪怕当下是痛苦的,也宁愿沉溺在当下而不愿意面对他并走出来。懂得人性才能去摆脱。听过一句话很认同:人最愚蠢的事就是宁愿花几十年活在痛苦不喜欢的环境里,也不愿意花一年的时间去改变现在的生活。人性的改变很难,但希望自己做个聪明的人,在有机会的时候可以直面痛苦。
你可能宁愿在痛苦中,与痛苦之身认同,也不愿冒风险去丢失你熟悉的不幸自我而跃入一个未知之中。

别在思维中寻找你自己

对大脑复杂性的研究会使你成为一个很好的心理学家,但是它不会使你超越大脑,就像研究疯狂不足以创造理智一样。你已经理解了无意识状态的基本原理:思维认同。它创造了一个虚假的自我,也就是小我,而这个虚假的自我替代了你真正的自我。你真正的自我是根植于本体之中的。

终结时间的幻象

时间一点儿也不珍贵,因为它仅仅是一种幻象。你认为珍贵的东西不是时间,而是不在时间内的那一点,即当下。实际上,当下才真正的珍贵。你越关注时间—过去和未来,你就会越多地错过当下。当下才是最为珍贵的东西
✍️
很有意思的观点 它是唯一真正存在的东西,你的整个生命就是在这个永恒当下的空间中展开的,而这个永恒当下是唯一不变的常数。生命就是此刻,你的生命从来不会不在此刻,未来也不会。其次,当下是唯一可以带你超越有限大脑的切入点,也是唯一可以带你进入永恒的本体领域的关键。
时间一点儿也不珍贵,因为它仅仅是一种幻象。你认为珍贵的东西不是时间,而是不在时间内的那一点,即当下。实际上,当下才真正的珍贵。你越关注时间—过去和未来,你就会越多地错过当下。当下才是最为珍贵的东西

任何事物都不能存在于当下时刻之外

过去发生的事情是一个记忆的痕迹,它储存在大脑中,是过去的当下。当你记起过去发生的事情时,你就重新激活了那个记忆—而你是在当下做这件事情的。未来是一个幻象的当下,是思维对未来的投射。当未来来临时,它是以当下的方式到来。当你思考未来时,你也是在当下做这件事情。很明显,过去和未来本身没有现实性。就像月亮本身不会发光一样,它只能反射太阳光,所以过去和未来仅是永恒的当下的光线、力量和现实性的反映。过去和未来的现实性都是从当下借过来的。
✍️
当下的力量和现实性
过去发生的事情是一个记忆的痕迹,它储存在大脑中,是过去的当下。当你记起过去发生的事情时,你就重新激活了那个记忆—而你是在当下做这件事情的。未来是一个幻象的当下,是思维对未来的投射。当未来来临时,它是以当下的方式到来。当你思考未来时,你也是在当下做这件事情。很明显,过去和未来本身没有现实性。就像月亮本身不会发光一样,它只能反射太阳光,所以过去和未来仅是永恒的当下的光线、力量和现实性的反映。过去和未来的现实性都是从当下借过来的。

进入灵性殿堂的关键

有些人喜欢参加冒险性的活动,如爬山、赛车等,原因是这些活动迫使他们进入当下时刻—在这些高度紧张的时刻里,他们能从时间、从问题、从思维中解放出来。即使一秒钟不活在当下,都有可能面临死亡的威胁。
💡
自古以来,各门各派的心灵导师都指出当下时刻是开悟的关键。尽管如此,它仍然是为人所不知的秘密。当然,教堂和寺庙是不会教这些东西的。如果你去教堂,你可能会听到这样的教导:不为明日思量,明日自有安排。“那些把手扶犁而频频回顾的人不适合进入上帝王国。”或者你可能会听到这样的篇章:美丽的花儿不会为明天而担忧,它们安逸地生活在永恒的当下,而上帝却赐予了其丰富的供养。 这些语句中所蕴藏的深刻、激进的本质并不为人所知。似乎没有人意识到,他们注定要在世上走一遭,好完成一个深刻的内在转变。 禅宗的本质就体现在“在当下的刀锋边缘上走路”—完全地进入当下就不会有问题,就不会有痛苦,在你本质中不是你的东西就不会在你之内生存。

汲取当下的力量

你是在一瞬间脱离了时间。你进入了当下时刻,因此你没有通过大脑去感知那棵树。这种对本体的觉知成为你感知的一部分。这种无时间意识逐渐成为一种认识,它不会扼杀存在于每个生物和每件事情中的灵性。这种认识并没有损坏生命的神圣与神秘,而是包含着对所有一切存在的深深的爱与尊重。大脑对这种认识是一无所知的。
在日常生活中,尽可能地从时间的意识中把自己解放出来。如果你发现很难直接进入当下时刻,那么请你从观察自己老想要脱离当下时刻的惯性开始。这样,你将会观察到,你总是把未来想得比现在更好或更坏。如果想象的未来比现在更好,它会给你希望或让你愉悦地期待;如果它比现在更糟,会让你焦虑—其实这两者都是幻象。通过自我观察,更多的临在意识会自动地进入你的生活之中。在意识到你没有进入当下的那一刻,你就在当下了。任何时候,当你有能力观察你的思维时,你就不会再落入它的陷阱。这时,另外一个不属于思维的东西就来临了:观察者的临在。
✍️
保持临在,随时观察你的思维、想法、情绪以及在各种情况下你的反应。请多关注自己对各种人、事、物的反应,至少像你关注让你有反应的人或事情一样。同时关注你的注意力是否常常跑到过去或未来之中。不要去判断或分析你所观察到的内容,就只是观察你的想法,感受你的情绪,关注你的反应,而不要把它们变成个人问题。这样你将会感觉到一些比你所有观察到的更为有力量的东西:在思维背后,那个宁静的、观察的临在本身—宁静的观察者。
在日常生活中,尽可能地从时间的意识中把自己解放出来。如果你发现很难直接进入当下时刻,那么请你从观察自己老想要脱离当下时刻的惯性开始。这样,你将会观察到,你总是把未来想得比现在更好或更坏。如果想象的未来比现在更好,它会给你希望或让你愉悦地期待;如果它比现在更糟,会让你焦虑—其实这两者都是幻象。通过自我观察,更多的临在意识会自动地进入你的生活之中。在意识到你没有进入当下的那一刻,你就在当下了。任何时候,当你有能力观察你的思维时,你就不会再落入它的陷阱。这时,另外一个不属于思维的东西就来临了:观察者的临在。
💡
通过自我观察,更多的临在意识会自动地进入你的生活之中。在意识到你没有进入当下的那一刻,你就在当下了。任何时候,当你有能力观察你的思维时,你就不会再落入它的陷阱。这时,另外一个不属于思维的东西就来临了:观察者的临在。 如果想象的未来比现在更好,它会给你希望,或让你愉悦地期待;如果它比现在更糟,会让你焦虑—其实这两者都是幻象。 保持临在,随时观察你的思维、想法、情绪以及在各种情况下你的反应。请多关注自己对各种人、事、物的反应,至少像你关注让你有反应的人或事情一样。同时关注你的注意力是否常常跑到过去或未来之中。不要去判断或分析你所观察到的内容,就只是观察你的想法,感受你的情绪,关注你的反应,而不要把它们变成个人问题。
保持临在,随时观察你的思维、想法、情绪以及在各种情况下你的反应。请多关注自己对各种人、事、物的反应,至少像你关注让你有反应的人或事情一样。同时关注你的注意力是否常常跑到过去或未来之中。不要去判断或分析你所观察到的内容,就只是观察你的想法,感受你的情绪,关注你的反应,而不要把它们变成个人问题。这样你将会感觉到一些比你所有观察到的更为有力量的东西:在思维背后,那个宁静的、观察的临在本身—宁静的观察者。
当某种情况引发强烈的情绪反应时—比如当你的自我形象受到威胁时,或者生活中的某个挑战引发你的恐惧时,或者当事情出错时,或是过去的一个情结被触发时—你就需要强烈的临在意识了。
✍️
临在意识通常指的是一种全然地处于当下时刻、专注而清醒地觉察自身和周围一切的心理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人们能够敏锐地感知到此刻正在发生的事情,不被过去的回忆或未来的担忧所干扰,对自己的思维、情绪、身体感觉等有清晰的觉察。它强调与当下的直接连接,让人更加真实地体验和应对现实,有助于提升自我认知、增强内心的平静和专注力,从而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情况。
当某种情况引发强烈的情绪反应时—比如当你的自我形象受到威胁时,或者生活中的某个挑战引发你的恐惧时,或者当事情出错时,或是过去的一个情结被触发时—你就需要强烈的临在意识了。

摆脱心理时间

所谓“心理时间”,就是认同过去,并且持续地、强迫性地投射到未来。
✍️
所谓“心理时间”,就是认同过去,并且持续地、强迫性地投射到未来。
所谓“心理时间”,就是认同过去,并且持续地、强迫性地投射到未来。
开悟的人通常会将主要注意力集中在当下,但是他们对时间的关注仍然同时进行着。换句话说,他们会继续利用钟表时间,但是他们会将自己从心理时间上解放出来。 你在做这种修炼时要保持警惕,这样你就不会在不自觉的情况下,将钟表时间转变成心理时间。

丧失当下时刻:幻象的核心

从时间中解脱就是:从你在过去中寻找认同感的心理需要以及在未来寻找满足的心理需要中解放出来。

一般的无意识和深层的无意识

普通的无意识状态指的是你认同于你的思考过程、情绪、反应、欲望和好恶。这是大部分人所处的正常状态。
衡量你意识水平的最好指标是:你如何应付生活中的挑战。在应对这些挑战时,一个已经无意识的人会变得更加无意识,一个有意识的人会变得更加有意识。你可以利用一个挑战来唤醒你自己,或者你让它将你拖入更深的无意识状态。这时普通的无意识就会转变成一场噩梦。

瓦解一般的无意识状态

通过自我观察来养成监控自己思维和情绪状态的习惯。“此刻我很自在吗?”你可以经常这样问自己。或者你可以问:“此刻我内在发生了什么事?”请像你对外界发生的事情一样地对你内心发生的事情保持兴趣。如果你内在没问题,外界才会正常顺利。首要的是内在,其次才是外在。

无论身处何地,全然地安于当下

你的思维过程创造了愧疚、骄傲、怨恨、愤怒、遗憾还是自怜呢?这样,你不仅加强了那种虚假的自我感,而且还通过在心理上不断积累过去,加速了你身体的老化。通过观察你周围的那些从过去不能自拔的人来证实这一点吧!
压力的产生是由于你在“这里”却想到“那里”去,或你在当下却想去未来。这是一种让内在分裂的方式。 

你生命旅程的内在目的

但是如果你的目标和你在未来将采取的行动占据了你太多的注意力,并且对你来说,它们比你现在所采取的步骤更为重要时,那你就失去了你旅程的内在目的。内在目的与你去的地方或你正在做的事没有任何关系,但是它与你如何做事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与你的未来没有关系,但是与你此刻意识的质量有密切的关系。外在目的属于时间和空间的水平维度;内在目的则关乎无时间的当下时刻的垂直维度。你外在的旅程可能包含着上百万个步伐;你内在的旅程却只有一步—你现在正在行动的那一步。

过去无法在你的临在里生存

什么是当下的力量? 它是你临在的力量,是你从思维模式中解放出来的意识。 所以,请你在当下时刻中处理过去。对过去的注意力越集中,你越能赋予它更多的能量,也就越有可能从它身上创造出一个“自我”。请你别误解了:注意力是重要的,但不是对过去的关注。请关注你的当下,你当下的行为、反应、情感、思维、情绪、恐惧和欲望。过去存在于你心中。如果你能够在当下时刻观察所有的这些事情,不带批判,不加分析,那你就是以当下的力量处理过去,并且将它化解。回到过去,你不会找到你自己,但是,通过进入当下,你可以。

临在不是你所想的那样

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小实验。闭上你的眼睛并对自己说:“我想看看我的下一个想法是什么。”然后集中精力并等待你的下一个想法出现。请像猫注视着老鼠洞一样聚精会神。什么样的想法将会从这个老鼠洞中出来呢?现在,请你试试看。
只要你强烈地处于临在的状态中,你就会从思维中解脱出来。这时你会非常平静并且精神高度集中。但是,你的注意力一旦放松,思维就会乘虚而入。这时,思维的噪声又开始出现,你内心的平静状态就会丧失。你又回到了时间里。

美好源自于你临在的定静之中

要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伟大和神圣,你需要临在意识。你是否曾在晴朗的夜晚凝视夜空,惊叹于它绝对的寂静和不可思议的浩瀚?你是否倾听过,真正地倾听,森林中山泉的声音?或者你是否真正地倾听过在寂静的夏夜鸟儿的歌唱?当你的思维宁静时,你才会关注到这些。你必须暂时卸下你个人问题的包袱、过去的和未来的包袱,以及你知识的包袱。否则,你将会视而不见,听如未闻。你需要完全地进入当下时刻才行。

纯意识的实现

当你意识到了你的本体,本体就会意识到它自己。当本体意识到自己时,那就是当下的临在。由于本体、意识和生命是同义词,所以我们可以说,当意识到它本身时,就是临在。或者当生命获得了自我时,它就是临在。
已经存在和将要存在的万事万物的本质,永恒地存在于一个合一的、完美的、未显化的状态中,这完全超越了人类思维能够想象或者理解的范畴。
当意识从身体和心理形式的认同中解放出来时,它就变成了我们所谓的纯意识或受过精神启蒙的意识。在少数人中已经发生了此事,并且它必定会在大规模的层面上发生,
倾听沉默会在你的内心深处创造宁静。只有你内心宁静,你才能感受到外在的寂静。宁静就是临在,从思维形式中解放的意识。在此你可以身体力行我们刚刚谈到的内容。

找出你无形的和不可摧毁的本质

你将会认识到,你不再是这个陌生宇宙中一个无意义的小碎片—短暂地在生与死之间徘徊,浅尝欢乐之后随即遭受痛苦,最后还要面对最终的幻灭。

与内在身体联结

现在就请试试看。闭上你的眼睛可能比较好。以后当你能轻易、自然地进入体内时,你就不需要再闭上眼睛了。现在,请将注意力转向你的身体,从内在感受它。它是活生生的吗?在你的双手、双臂、双腿、双脚以及腹部、胸部之中,是否有生命的存在?你能否感受到那个遍布全身、赋予每个细胞和器官活力的微妙能量呢?你能否同时在身体的各个部位感受到它是一个单一的能量场呢?请将你的注意力集中在感受你的内在身体上几分钟。别去思考它,感受它就可以了。你对它的注意力越为集中,你的感觉就会越强烈、越清晰。你会觉得你体内的每一个细胞都变得更有活力。如果你的视觉观想能力比较强的话,也许你还会看到自己的身体变得透明光亮。尽管这种意象会暂时地帮助你,但是请你更多地去关注你的感觉而不是这种意象。意象,不管多么漂亮或有力,都已经受限于形式,所以无法带你进入更深的层次。

在体内深处扎根

请不要将你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在你的思维和外部世界上。尽量将注意力集中在你正在做的事情上,但是同时请尽可能地感受你的内在身体。在你的内在身体里扎根,然后观察这样做会如何改变你的意识状况和你做事的质量。无论你在何时何地等待,请利用这些等待的时间,来感受你的内在身体。通过这种方式,交通堵塞和排队,对于你将会成为一种享受。
你对内在身体投入的意识越多,你内在身体的振动频率就会越高,这就像打开调光开关并加强电流时,灯会变得更亮一样。 当深深地进入内在身体时,你就不是从心理上将你自己和当下分开,而是深深地进入当下。
当你深深地扎根于你的体内,成为你思维的观察者时,你会很容易地进入当下时刻。

你与未显化状态之间的联系

临在是一种纯意识—从思维、从形式世界中收回的意识。内在身体是你与不显化状态之间的联系,在内在身体的最深处就是不显化状态:像光亮从太阳中散发出来一样,它是散发意识的源头。对内在身体的感知就是意识记起了它的出处而回归源头。
我不得不承认这超越了我的理解能力,但是在更深的层次,我似乎理解你所说的。它更像一种感觉而不是其他的东西。我在欺骗自己吗?

加强你的免疫系统

它也可以通过消除负面情绪来阻断它们对你能量场的破坏。然而,这种方法不能取代你时时刻刻对进驻体内的练习;否则,它就只会有短暂的效果了。练习如下:
当你有几分钟空闲时,尤其是晚上临睡前和早晨起床的时间,请让意识流遍你的全身。闭上眼睛,平躺着。首先将注意力轮流集中在你身体的不同部位—双手、双脚、手臂、大腿、腹部、胸部、头部等。尽可能强烈地感受这些部位内的生命能量。在每个部位停留15秒钟左右的时间。接下来,从脚到头,再从头到脚,让注意力一次又一次地像波浪一样通过你的身体。反复练习几次。这只需要几分钟的时间。然后,将你的内在身体看成完整的单一能量场,并且去感受它。请将这种感觉保持几分钟时间。这时,请保持高度临在,感受你身体的每一个细胞。如果思维偶尔扰乱你的注意力,请不要担心。当你注意到这种情况发生时,把注意力转回你的体内即可。 任何时候当你发现你很难与你的内在身体相联结时,可以先把注意力集中在你的呼吸上。

让呼吸带你进入内在身体

任何时候当你发现你很难与你的内在身体相联结时,可以先把注意力集中在你的呼吸上。有意识的呼吸,本身就是一种强而有力的冥想方式,它会逐渐使你与你的身体相联结。随着气息的出入,关注你的呼吸。呼吸时感受你腹部轻微的扩张和收缩。如果冥想对你来说容易的话,请闭上双眼,并想象你被光亮包围或沉浸于发光的物体之中—意识的大海,然后在这光中呼吸。然后,感受这种发光的物体遍布你的全身,并使你的身体也变得发亮。然后逐渐地将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你的感觉上,这样你就可以进入你的体内了。不要执着于任何出现的意象上。 别用你的大脑思考问题,而是用你的身体去思考问题。

创造性地使用你的大脑

别用你的大脑思考问题,而是用你的身体去思考问题。 大部分的人际关系主要由思维互动组成,而不是由人类之间的相互沟通和合一组成。这就是为什么在人际关系中有如此多的冲突的原因。

深深地进入你的体内

请试试下面这个冥想。不需要花很长的时间,10~15分钟就够了。首先请确定不会有外界的干扰,比如电话或可能打扰你的人。请坐在椅子上,但不要靠着椅背,让你的脊椎与地面保持垂直。这样做会有助于你保持警惕。此外,你也可以选择你喜欢的其他姿势来做冥想。 请确保身体的放松,闭上眼睛,深呼吸几次。在你呼吸时,请感受下腹部轻微的收缩与扩张。然后,请关注你整个身体内的能量场。别去思考它—感受它就可以了。这样做,你就可以从自己的思维中收回意识。如果你觉得我之前描述过的“光亮”观想法有用的话,也可以使用它。

气的源头

现在,请做这种修炼:在日常生活中,不要百分之百地将你的注意力放在外部世界和你的思维上。在内在保持一些注意力。我已经谈论过这个问题了。当你在做一些日常活动时,特别是当你与人交往或当你与大自然接触时,请去感受你的内在身体,去感受你体内深处的宁静。将你体内的大门打开。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都可以保持对未显化状态的觉知。你可以感觉到生活背景中的一种深深的平和感,一种无论发生什么都永远不会消失的宁静。你将成为未显化和显化、上帝与世界之间的桥梁。这就是所谓的开悟:一种与源头的联结状态。
请不要误认为未显化状态与显化状态是分开的。怎么会呢?它是每个形式内的生命,所有形式存在的内在本质。它充斥着整个世界。现在我来解释一下。
每晚,当你进入深层的无梦睡眠时,你就进入了这种未显化的状态。你与源头融为一体。

无梦睡眠

每晚,当你进入深层的无梦睡眠时,你就进入了这种未显化的状态。你与源头融为一体。你从这种状态中获取了回到显化世界的生命能量,它可以让你在这个分离形式的世界中支持一段时间。这种能量比食物的能量更大,但是在无梦睡眠的状态中,你不是有意识地进入这种状态的。

其他的大门

当下可被看成是进入未显化状态的主要的大门。它是进入其他任何大门,包括内在身体的关键部分。在当下,如果你不能强烈地感受你的临在,你就不能进入你的身体。
另外一扇进入未显化状态的大门是停止思维活动。这个过程可以从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开始,比如进行一次有意识的深呼吸,或是专心地观赏一朵花,这样就不会有心理评论出现了。有许多种方法可用来在思维流之中创造间隙。这就是冥想的真谛。思维属于显化状态的一部分。持续不断的思维活动会将你限制在形式的世界中,并设置一个屏障,阻止你意识到未显化状态,以及你和万事万物内那个无时间、无形式的神的本质。
你是否要打开你生命的一扇大门,并让你的意识进入未显化状态,这是你的选择。与体内的能量场相联系,保持高度临在状态,不要与你的思维认同,向本然臣服—这些都是你可以利用的大门,但是,你只需要一扇就够了。

沉溺上瘾和追寻圆满

所有沉溺上瘾都源自于你无意识地拒绝去面对和经历痛苦。每一次上瘾症都始于痛苦,又以痛苦收场。

从上瘾到开悟的爱情关系

事实上,当你通过接受事实而让批判停止时,你就从你的思维中解放出来了。你就已经为爱、喜悦、和平创造了空间。首先,停止批判你自己,然后,停止批判你的伴侣。爱情最伟大的催化剂就是完全接受你伴侣的一切,而不是去批判或以任何方式去改变他或她。

在爱情关系中灵修

学会在不责备对方的情况下表达你的感受,学会用一种开放的、非防御性的方式倾听你伴侣说话。

放弃和你自己的关系

整个世界看起来就像大海表面上的波浪或涟漪。当然,你就是这个大海,你同样也是这个涟漪,你是一个已经认识到自己的真实身份是大海的涟漪,同时,与大海的深度和广度相比,波浪和涟漪就都不再那么重要了。

超越好和坏的至善

我们是不是不可能只将正面的情况带入我们的生活之中?如果我们的态度和思维一直都是正面的,我们就只会显化正面、积极的事情,不是吗?
你没有在假装任何事情。你只是允许事实的存在,就是这样。这种“允许事实存在”的做法会使你超越有抗拒模式的思维,这种思维会创造正和负。这是宽恕的关键。对当下的宽恕甚至比对过去的宽恕更为重要。如果你宽恕每一刻,允许它的存在—你就不会去积累需要在未来宽恕的怨恨了。

生命的无常和循环

所有的痛苦都是小我创造的,都是由于抗拒而产生的。只要你处于这种状态之中,你就会仍然受限于循环的本质和无常的规则,但是你不再将它看成坏事,它就是它。 通过承认万物的本然,接受这些事实,你的内心会感受到一种深深的宁静,超越好与坏的喜悦。这就是本体的喜悦,上帝的宁静。
许多人永远都不会意识到,在他们所做的、所拥有的或所取得的任何成就中都没有“拯救”。那些认识到这一点的人通常会感到厌世和抑郁:如果没有东西可以给他们真正的成就感,那么他们还有什么可以去拼搏的呢?当你领会了这一点,你离绝望只有一步,离开悟也只有一步。

利用和放弃消极心态

一旦你认同了你的某种消极心态,你就不想放手,同时你在无意识的层面还会抗拒积极的变化,因为你无意识地认同了自己是一个抑郁、愤怒或不开化的人。所以,你就会忽视、拒绝或破坏你生活之中的积极方面的事情,因为它会对你的身份认同产生威胁。这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但是它也是一种病态的行为。
消极的情绪不会包含重要的信息吗?比如,如果我经常感到抑郁,这可能是我的生活出了问题的信号,并且这可能会迫使我去观察自己的生活并做一些改变。所以我需要倾听我的情绪在告诉我什么,而不是把它看成消极的东西。

将痛苦转变成平安

当你无法脱离痛苦时,你仍然还有另外一个选择。那就是,不去逃避它,而是去面对它,去全面地感受它。感受它,但不要去思考它。如果有需要,你可以将你的痛苦表达出来,但是不要在你的思维中去写剧本。将注意力集中在你的感受上,而不是集中在造成这种感觉的人、事情或情况上。别让思维利用你的痛苦去创造一种受害者身份。

点评

✍️
以下是一些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实践《当下的力量》中方法的建议: 1. 专注呼吸:时不时地将注意力集中到呼吸上,感受气息进出身体,这能帮助你迅速回到当下。 2. 日常活动保持觉察:无论是吃饭、走路、洗漱等,都用心去感受每一个动作和细节,不要让思绪飘走。 3. 观察思维:当想法出现时,只是作为一个旁观者去观察它们,不评判、不追随,看着它们自然流动。 4. 应对情绪:当有情绪产生时,不压抑也不纵容,而是去感受情绪在身体里的状态,然后让它自然消散。 5. 设置提醒:比如用手机定时提醒自己要保持临在状态。 6. 培养耐心:不要急于求成,实践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逐步培养自己在当下停留的能力。 7. 进行冥想:定期进行简单的冥想练习,加深对当下的体验。 8. 慢下来:做事不要过于匆忙,给自己留出时间去感受当下的每一刻。 9. 专注一件事:一次只专注于一项任务,避免分心。 10. 分享交流:与同样对这本书感兴趣的人交流实践经验和心得,互相鼓励和启发。
✍️
对于这本书的观点和方法,也存在不同的看法和评价。一些人可能认为书中的内容过于抽象或难以理解,需要更多的实践和体验才能真正领悟。此外,每个人对于灵性和自我成长的理解和追求也各不相同,因此对这本书的感受和收获也会因人而异。 总的来说,《当下的力量》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籍,它可以启发我们思考生活的本质和意义,帮助我们更好地面对内心的痛苦和挑战。然而,读者在阅读时应保持开放的心态,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思考和实践。如果你对灵性成长、内心探索或哲学思考感兴趣,那么这本书可能会给你带来一些有价值的启示。
Loading...
Alan_Hsu
Alan_Hsu
许心志我在 蓝湛阔天海 中定自主宰
统计
文章数:
176
Latest posts
python中 self cls的区别
2025-1-11
2025_周报 #01
2025-1-5
2024_年终总结: [代码与咖啡]打工人的漂流记
2025-1-4
2024_半年总结_工作篇
2025-1-4
🎄✨ 圣诞特辑 | 美食简餐 🎁🍷
2025-1-3
基于大模型搭建本地私有化知识库的搭建与研究
202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