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eated
Jul 23, 2024 06:28 AM
Favorite
Favorite
Priority
备注
推荐
🌟🌟🌟🌟
类型
测试技术
notion image
  • 敏捷过程
    • 故事完成率
    • 计划外故事
    • 任务完成率
    • 需求积压量
    • 需求交付周期
    • 冲刺吞吐量
    • 团队生产率
  • 研发过程
  • 编码
    • 总体代码数(千行)
    • 提交代码(次/最近2周)
    • 修改代码(千行/最近2周)
  • 持续集成
    • 接入流水线数
    • 活跃流水线数(最近2周)
    • 持续集成次数(最近2周)
    • 集成成功率(最近2周)
  • 技术债
    • 技术债(天)
    • 技术债密度(天/千行)
    • 代码缺陷数
    • 代码漏洞数
  • 单元测试
    • 单测覆盖率(全体)
    • 单测覆盖率(移动端)
    • 单测覆盖率(Web端)
    • 单测覆盖率(后端)
    • 单测执行次数(最近2周)
    • 单测用例数
    • 单测筛查
  • 冒烟测试
    • 总用例数(最近两周)
    • 计划执行次数(最近两周)
    • 计划总体通过率(最近两周)
    • 用例执行次数(最近两周)
    • 用例总体通过率(最近两周)
  • 测试指标
    • 自动化测试用例数
    • 自动化测试占比
    • 测试计划执行次数
    • 自动化测试计划通过率
    • 测试代码覆盖率
  • 质量过程
    • Jira活跃度(最近2周)
    • 遗留缺陷总数
    • 新增缺陷总数(最近俩周)
    • 缺陷平均修复时长
    • 缺陷密度
    • 中级以上缺陷占比
    • 缺陷重开率
    • 缺陷修复率
  • 持续交付
    • SIT交付(最近2周)
    • SIT交付成功率(最近2周)
    • UAT交付(最近2周)
    • UAT交付成功率(最近2周)
    • PRE-STD交付(最近2周)
    • PRE-STD交付成功率(最近2周)
    • PROD交付(最近2周)
    • PROD交付成功率(最近2周)
  • 缺陷逃逸率
    • 近90天
阶段
指标
统计周期
计算规则
参考标准
备注
敏捷过程
故事完成率
计最近一个冲刺初始故事点数的完成率
统计范围: 数据来源于 JIRA 系统。 最近一次冲刺定义:冲刺有计划开始时间、计划完成时间和实际完成时间,冲刺周期为计划开始时间 - 实际完成时间。最近一次冲刺是已完成的冲刺中,实际完成时间距离当前时间最近的一次。 计算方法: 已完成冲刺内完成的故事点数/该冲刺初始所有故事点数 故事完成率=冲刺吞吐量/冲刺开始故事点数*100%,最近一次冲刺
DevOps平台负责计算
计划外故事
最近一个冲刺用户故事在冲刺内的变动情况
计划故事点数 数据来源于 JIRA 系统,统计冲刺开始时,纳入冲刺的用户故事点数总和 . eg. 某产品在冲刺开始时,一共有 10 个故事,3 个故事的故事点数为 5,2 个故事的故事点数为 8,5 个故事的故事点数为 2,则计划故事点数为 3 * 5 + 2 * 8 + 5 * 2 = 41 计划外故事点数 数据来源于 JIRA 系统,统计冲刺开始后,加入本冲刺的用户故事以及修改冲刺内用户故事点数总和 eg. 某产品在冲刺开始后,移入 1 个用户故事,点数为 3,则计划外故事点数为 3 (一个故事多次移入,算多次) 计划外占比 计算方法: 最近一次冲刺定义:冲刺有计划开始时间、计划完成时间和实际完成时间,冲刺周期为计划开始时间 - 实际完成时间。最近一次冲刺是已完成的冲刺中,实际完成时间距离当前时间最近的一次。 变更(新增故事的故事点)故事点数之和/冲刺初始所有故事点数 计划外故事占比 = sum(新增的故事点数)/冲刺开始故事点数,一个故事多次移入,算多次。数据范围:最近一个冲刺
DevOps平台负责计算
任务完成率
统计当前冲刺团队在本周计划的子任务的完成情况
子任务完成 数据来源于 JIRA 系统,完成指的是子任务在 JIRA 的看板中处于“已完成"状态 计算方式为: 子任务完成率:本冲刺关闭前已经完成的子任务数据量/ 本冲刺所有子任务数量 (完成时间要小于冲刺的关闭时间) eg. 某产品本冲刺内的子任务有30条,子任务一共有 20 条,其中完成的子任务有 15 条,则在统计冲刺子任务完成率为 ( 15 / 20 ) * 100% = 75%
DevOps平台负责计算
需求积压量
统计未加入进行中冲刺的状态是未完成的用户故事点数
统计范围: 数据来源于 JIRA 系统。该项目在jira中,所有未加入进行中冲刺的状态是未完成的用户故事点数 。 计算方法: 需求积压数 = sum(未完成故事数)* 3,平均一个故事3个故事点 完成故事:故事的状态为测试通过,TPM已验收,已部署,已上线,已完成
DevOps平台负责计算
需求交付周期
统计最近冲刺每个故事的平均交付时间
统计范围: 数据来源于 JIRA 系统。最近一次冲刺内,TPM已验收时间-故事创建时间(扣除周末节假日及公司假日时间)。 最近一次冲刺定义:冲刺有计划开始时间、计划完成时间和实际完成时间,冲刺周期为计划开始时间 - 实际完成时间。最近一次冲刺是已完成的冲刺中,实际完成时间距离当前时间最近的一次。 计算方法: 需求交付周期 = avg(TPM已验收时间-故事创建时间 - 节假日),按天计算,数据范围:最近一个冲刺(注:一天为12小时,从早上8点到晚上8点) 例如:某故事的TPM已验收时间为‘ 2020/3/27/ 15:00’,故事创建时间为 ‘2020/3/27/ 07:00’ ,那么实际的算法应该取的是TPM已验收时间为 ‘2020/3/27/ 15:00’,故事创建时间为 ‘2020/3/27/ 08:00’. 一个故事会状态会来回变化,取冲刺时间范围内的最后一次TPM验收时间或已验收时间。
DevOps平台负责计算
冲刺吞吐量
统计最近冲刺的完成故事点数
统计范围: 数据来源于 JIRA 系统。最近一个已完成冲刺的已完成故事点数。 最近一次冲刺定义:冲刺有计划开始时间、计划完成时间和实际完成时间,冲刺周期为计划开始时间 - 实际完成时间。最近一次冲刺是已完成的冲刺中,实际完成时间距离当前时间最近的一次。 计算方法: 冲刺吞吐量 = sum(完成故事点数),数据范围:最近一个冲刺
DevOps平台负责计算
团队生产率
统计最近一个冲刺的团队生产率
统计范围: 数据来源于 JIRA 系统。最近一个已完成冲刺的已完成故事点/(故事和子任务经办人去重总人数*该冲刺所用工作日)。 最近一次冲刺定义:冲刺有计划开始时间、计划完成时间和实际完成时间,冲刺周期为计划开始时间 - 实际完成时间。最近一次冲刺是已完成的冲刺中,实际完成时间距离当前时间最近的一次。 计算方法: 团队生产率 = 冲刺吞吐量 / (故事和子任务经办人 * 工作日),数据范围:最近一个冲刺
DevOps平台负责计算
研发过程
编码
总体代码数(千行)
所有流水线的代码行数之和
统计范围: 数据来源于GIT系统 计算方式为: 某项目里面所有流水线代码行数之和
暂无
DevOps平台负责计算
提交代码(次/最近2周)
最近2周 提交代码的次数
统计范围: 数据来源于GIT系统 统计周期: 14个自然日内, T-14 00:00:00 至 T,T为当前时间 计算方式为: 某项目里面最近2周所有的分支的提交次数总和
暂无
DevOps平台负责计算
修改代码(千行/最近2周)
最近2周 修改的代码量
统计范围: 数据来源于GIT系统 统计周期: 14个自然日内, T-14 00:00:00 至 T,T为当前时间 计算方式为: ALM子项目最近2周内所有流水线的修改代码/千行 修改代码=additions+deletions
暂无
DevOps平台负责计算
持续集成
接入流水线数
接入流水线总和
统计范围: 数据来源于DevOps系统 计算方式为: ALM子项目接入DveOps的流水线总和
暂无
DevOps平台负责计算
活跃流水线数(最近2周)
最近2周 活跃流水线总和
统计范围: 数据来源于DevOps系统 统计周期: 14个自然日内, T-14 00:00:00 至 T,T为当前时间 计算方式为: ALM子项目下最近2周有过构建记录的流水线总和
暂无
DevOps平台负责计算
持续集成次数(最近2周)
最近两周 ALM子项目在DevOps完成持续构建的次数
统计范围: 数据来源于DevOps系统 统计周期: 14个自然日内, T-14 00:00:00 至 T,T为当前时间 计数规则: ALM子项目下所有流水线持续构建和手动构建之和,包括构建成功和构建失败的全部构建记录。
暂无
DevOps平台负责计算
集成成功率(最近2周)
最近两周 ALM子项目在DevOps完成持续构建的成功率
统计范围: 数据来源于DevOps系统 统计周期: 14个自然日内, T-14 00:00:00 至 T,T为当前时间 计数规则: ALM子项目下所有流水线持续构建和手动构建成功次数(不包含构建不稳定的次数)/持续构建和手动构建总次数
暂无
DevOps平台负责计算
技术债
技术债(天)
最近一次Master分支集成的结果。
统计范围: 数据来源于DevOps系统,ALM子项目下所有流水线技术债累加之和 计数规则: 基于DevOps平台,对于Master分支的最近一次构建的结果,包括持续构建和手动构建。ALM子项目下所有流水线技术债累加之和 白名单: 经所属中心及技术保障中心负责人确认后,可针对特定流水线设置白名单,白名单内的流水线不参与累加计算。
< 20人天
DevOps平台负责计算
技术债密度(天/千行)
最近一次Master分支集成的结果。
统计范围: 数据来源于DevOps系统 计数规则: ALM子项目的技术债密度.基于DevOps平台,对于Master分支的最近一次构建的结果,包括持续构建和手动构建的Sonar扫描结果 技术债密度(天/千行)=技术债/代码行数 白名单: 经所属中心及技术保障中心负责人确认后,可针对特定流水线设置白名单,白名单内的流水线不参与累加计算。
暂无
DevOps平台负责计算
代码缺陷数
最近一次Master分支集成的结果。
统计范围: 数据来源于DevOps系统,ALM子项目下所有流水线代码缺陷数累加之和。 计数规则: 基于DevOps平台,对于Master分支的最近一次构建的结果,包括持续构建和手动构建的Sonar的扫描结果。ALM子项目下所有流水线代码缺陷数累加之和。 白名单: 经所属中心及技术保障中心负责人确认后,可针对特定流水线设置白名单,白名单内的流水线不参与累加计算。
暂无
DevOps平台负责计算
代码漏洞数
最近一次Master分支集成的结果。
统计范围: 数据来源于DevOps系统,ALM子项目下所有流水线代码漏洞数累加之和。 计数规则: 基于DevOps平台,对于Master分支的最近一次构建的结果,包括持续构建和手动构建的Sonar的扫描结果。ALM子项目下所有流水线代码漏洞数累加之和。 白名单: 经所属中心及技术保障中心负责人确认后,可针对特定流水线设置白名单,白名单内的流水线不参与累加计算。
暂无
DevOps平台负责计算
单元测试
单测覆盖率(全体)
最近一次Master分支集成的结果。 前端+后端(tomcat,boot,h5)技术栈被持续构建过程中的单元测试所 执行到的源代码占全部代码的比例。
统计范围: 数据来源于DevOps系统,ALM子项目下boot,tomcat,h5的流水线的单元测试覆盖率。 计数规则: 基于DevOps平台,对于Master分支的最近一次构建的结果,包括持续构建和手动构建,将所有符合条件的流水线进行加权计算。 例如:(流水线A 代码总行数 * 流水线A 单测覆盖率 + 流水线B 代码总行数 * 流水线B 单测覆盖率)/(流水线A 代码总行数+流水线B 代码总行数) 白名单: 经所属中心及技术保障中心负责人确认后,可针对特定流水线设置白名单,白名单内的流水线不参与累加计算。
> 25%
DevOps平台,Master分支,Sonar扫描结果,单测覆盖率,加权计算 DevOps平台负责计算
单测覆盖率(移动端)
最近一次Master分支集成的结果。 移动端(apk, ipa)技术栈被持续构建过程中的单元测试所执行到的源代码占全部代码的比例。
统计范围: ALM子项目下所有类型为apk, ipa的流水线的单元测试覆盖率。 计数规则: 基于DevOps平台,对于Master分支的最近一次构建的结果,包括持续构建和手动构建,将所有符合条件的流水线进行加权计算。 例如: (流水线A 代码总行数 * 流水线A 单测覆盖率 + 流水线B 代码总行数 * 流水线B 单测覆盖率)/(流水线A 代码总行数+流水线B 代码总行数) 白名单: 经所属中心及技术保障中心负责人确认后,可针对特定流水线设置白名单,白名单内的流水线不参与累加计算。
暂无
DevOps平台,Master分支,Sonar扫描结果,单测覆盖率,加权计算 DevOps平台负责计算
单测覆盖率(Web端)
最近一次Master分支集成的结果。 Web(h5)技术栈被持续构建过程中的单元测试所执行到的源代码占全部代码的比例。
统计范围: 数据来源于DevOps系统,ALM子项目下所有类型为H5的流水线的单元测试覆盖率。 计数规则: 基于DevOps平台,对于Master分支的最近一次构建的结果,包括持续构建和手动构建,将所有符合条件的流水线进行加权计算。 例如:(流水线A 代码总行数 * 流水线A 单测覆盖率 + 流水线B 代码总行数 * 流水线B 单测覆盖率)/(流水线A 代码总行数+流水线B 代码总行数) 白名单: 经所属中心及技术保障中心负责人确认后,可针对特定流水线设置白名单,白名单内的流水线不参与累加计算。
> 25%
DevOps平台,Master分支,Sonar扫描结果,单测覆盖率,加权计算 DevOps平台负责计算
单测覆盖率(后端)
最近一次Master分支集成的结果。 后端(tomcat,boot,pom)技术栈被持续构建过程中的单元测试所执行到的源代码占全部代码的比例。
统计范围: 数据来源于DevOps系统,ALM子项目下所有类型为boot,tomcat,pom的流水线的单元测试覆盖率。 计数规则: 基于DevOps平台,对于Master分支的最近一次构建的结果,包括持续构建和手动构建,将所有符合条件的流水线进行加权计算。 例如:(流水线A 代码总行数 * 流水线A 单测覆盖率 + 流水线B 代码总行数 * 流水线B 单测覆盖率)/(流水线A 代码总行数+流水线B 代码总行数) 白名单: 经所属中心及技术保障中心负责人确认后,可针对特定流水线设置白名单,白名单内的流水线不参与累加计算。
> 25%
DevOps平台,Master分支,Sonar扫描结果,单测覆盖率,加权计算 DevOps平台负责计算
单测执行次数(最近2周)
最近一次Master分支集成的结果。 最近2周单测执行总和
统计范围: 数据来源于DevOps系统 统计周期: 14个自然日内, T-14 00:00:00 至 T,T为当前时间 计数规则: ALM子项目下单测执行次数(最近2周)的总和
DevOps平台负责计算
单测用例数
最近一次Master分支集成的结果。 单测用例数
统计范围: 数据来源于DevOps系统 计数规则: ALM子项目下单测用例数的总和
DevOps平台负责计算
单测筛查
最近一次Master分支集成的结果。 单测筛查结果(通过/未通过)
统计范围: 数据来源于DevOps系统 计数规则: ALM子项目下的单测筛查结果。结果基于DevOps平台,对于Master分支的最近一次构建的结果,包括持续构建和手动构建的Sonar扫描单测筛查结果。
DevOps平台负责计算
冒烟测试
总用例数(最近两周)
两周
通过的Devops执行的冒烟测试用例+jira中执行的冒烟测试用例
质量平台负责计算
计划执行次数(最近两周)
两周
Jira冒烟测试计划+devops执行的冒烟测试
质量平台负责计算
计划总体通过率(最近两周)
两周
通过的Jira冒烟测试计划+通过的devops执行的冒烟测试计划/Jira冒烟测试计划+devops执行的冒烟测试计划/
质量平台负责计算
用例执行次数(最近两周)
两周
Jira冒烟测试用例执行次数+devops执行的冒烟测试用例次数
质量平台负责计算
用例总体通过率(最近两周)
两周
通过的Jira冒烟测试测试用例+通过的devops执行的冒烟测用例/Jira冒烟测试测试用例+devops执行的冒烟测试用例/
质量平台负责计算
测试指标
自动化测试用例数
业务线测试工程师自动化程度
统计范围: 数据来自质量平台 自动化测试用例定义: 自动化测试用例数 计数规则: 质量平台执行的自动化测试用例数
质量平台负责计算
自动化测试占比
评价项目的自动化测试率
统计范围: 数据来自质量平台、JIRA系统 自动化测试占比定义: 质量平台自动化测试用例占总自动化测试用例数的比率 计数规则: 质量平台执行的自动化测试用例数/JIRA系统中项目测试用例数
质量平台负责计算
测试计划执行次数
最近2周自动化测试计划执行次数
统计范围: 数据来自质量平台 自动化测试计划执行次数定义: 最近2周自动化测试计划执行次数 计数规则: 最近2周自动化测试计划执行次数
质量平台负责计算
自动化测试计划通过率
描述最近2周自动化测试计划执行成功率
统计范围: 数据来自质量平台 自动化测试计划通过率定义: 最近2周自动化测试计划执行成功比率 计算方法: 最近2周自动化测试计划执行通过次数/最近2周自动化测试计划执行次数
质量平台负责计算
测试代码覆盖率
最近一次已结束测试覆盖率统计的测试计划(Jira)对应值
统计范围: 数据来源于DevOps系统统计周期: 最近一次已结束测试覆盖率统计的测试计划(Jira)
DevOps平台负责计算
质量过程
Jira活跃度(最近2周)
最近2周使用jira操作次数
统计范围: 数据来源于DevOps系统 统计周期: 14个自然日内, T-14 00:00:00 至 T,T为当前时间 操作场景: 目前只支持统计1.问题相关事件: 1.epic 2.故事 3.任务 4.子任务 5.缺陷 6.生产缺陷 7.测试计划新建和编辑 8.测试用例新建和编辑,其中测试用例步骤以及执行暂不触发 其他事件场景暂不支持统计 1.问题相关事件 JQL:所有问题 备注:已创建,已更新,已删除 问题:已创建,已更新,已删除,工作日志已更改 2.项目相关事件 项目:已创建,已更新,已删除 版本:发布,未发布,已创建,移动,已更新,已合并,已删除 3.用户相关事件 用户:已创建,已更新,已删除 4.Jira配置相关事件 功能状态更改(启用/禁用):投票,关注,未分配问题,子任务,附件,问题链接,时间跟踪 5.Jira软件相关的事件 面板:已创建,已更新,已删除,设置已更改
DevOps平台负责计算
遗留缺陷总数
历史遗留的缺陷总数 统计两周之前(14天前),所有新建缺陷(线下+生产)bug总数,(已关闭的和已拒绝的不参与计算)
统计范围: 数据来源于JIRA系统 统计周期: 统计两周之前 计数规则: T当前时间未关闭的所有新建的缺陷的总数。
0
DevOps平台负责计算
新增缺陷总数(最近俩周)
最近两周 新增缺陷总数
统计范围: 数据来源于JIRA系统 统计周期: 14个自然日内, T-14 00:00:00 至 T,T为当前时间 计数规则: 统计最近俩周内,新建的缺陷的总数(线下+生产)
统计最近俩周,新建的缺陷的总数(线下+生产) DevOps平台负责计算
缺陷平均修复时长
最近两周 缺陷从创建到关闭的平均时长
统计范围: 数据来源于JIRA系统 统计周期: 14个自然日内, T-14 00:00:00 至 T,T为当前时间 计数规则: AVG(缺陷解决时间 | 当前时间 至 缺陷创建时间) 截止统计时间点已关闭的缺陷,修复时长等于 正常情况: 1、如果缺陷解决时间不为空:缺陷解决时间 - 缺陷创建时间 2、如果缺陷解决时间为空:缺陷关闭时间 - 缺陷创建时间 截止统计时间点未关闭的缺陷,修复时长等于当前时间 - 缺陷创建时间 只统计缺陷,不包含生产缺陷。 特殊情况: (缺陷为‘拒绝’状态 和 ‘推迟修复’状态) 缺陷为‘拒绝’状态的修复时长 (‘推迟修复‘的bug状态同理) 场景一: 当时状态为‘拒绝’类型的。不统计平均修复时长 场景二: 曾经是‘拒绝’,直接关闭的bug的场景。不统计平均修复时长 场景三: 还有曾经是‘拒绝’,又重新打开的。统计平均修复时长(这个时候修复时间=解决时间/当前时间-重新打开的时间 。) 只统计中,高,最高三个级别的缺陷 修复时长仅计算工作时间(每个工作日的08:00-20:00)
< 2天
统计近两周内(14天内),中级及以上的线下Bug,平均值(推迟修复状态的bug和拒绝状态的bug都不参与计算) DevOps平台负责计算
缺陷密度
平均每个故事点发现的Bug数
统计范围: 数据来源于JIRA系统 敏捷项目(开发过程为‘敏捷’的项目) 1.冲刺计算: 冲刺类型介绍:已关闭冲刺,正在进行中冲刺,未开始的冲刺。 最近一次创建的冲刺(一个月内,如果一个月内没有冲刺,则展示-) 2.缺陷计算; 1.如果冲刺是进行中冲刺: 缺陷的创建时间在该冲刺的计划开始时间和计划结束时间范围为内,并且缺陷的级别为中级及中级以上缺陷数量总和。 2.如果冲刺是已关闭冲刺,缺陷的创建时间在该冲刺的计划开始时间和实际结束时间范围为内,并且缺陷的级别为中级及中级以上缺陷数量总和。 3.故事计算: 按照"1"中介绍的冲刺计算的方法,先找到本周的冲刺。故事点数=本冲刺总故事点数 - 本冲刺待办故事点数 4.计算公式: 数据来源于JIRA系统 数据来源于 JIRA 系统,计算公式为:冲刺内中级及中级以上缺陷(线下+生产)数量 / (本冲刺总故事点数 - 本冲刺待办故事点数) eg. 某产品在 JIRA 系统中,冲刺内故事点数为 100 点,目前待办故事的故事点数为 50 点,截止统计日缺陷数量 30 个,其中中级以上缺陷 10 个,则缺陷密度为 10 / (100 - 50) = 0.2 瀑布项目(开发过程为‘瀑布’的项目) 计算公式: 数据来源于 JIRA 系统 近两周内(T-14 00:00:00 至 T, T为当前时间)中级及中级以上缺陷数量(线下+生产) / (所有流水线Master分支的最近一次构建的结果中Sonar扫描的代码总行数之和)/1000。展示单位 个/千行代码。
< 0.3
CMMI4的标准 统计当前冲刺内创建的中级及以上缺陷数量/(本冲刺总故事点数-本冲刺待办故事点数) 拒绝的bug不参与计算,推迟修复的bug参与计算 DevOps平台负责计算
中级以上缺陷占比
最近两周 中级以上的缺陷占比
统计范围: 数据来源于JIRA系统 统计周期: 14个自然日内, T-14 00:00:00 至 T,T为当前时间 计数规则: 新创建的中级及中级以上级别的有效Bug / 新创建所有有效Bug
< 60%
统计近两周内(14天内,(线下+生产)新创建的最中级及中级的有效Bug,拒绝状态的bug不参与计算) DevOps平台负责计算
缺陷重开率
最近两周 重开的Bug数占总Bug的比率
统计范围: 数据来源于JIRA系统 统计周期: 14个自然日内, T-14 00:00:00 至 T,T为当前时间 计数规则: 最近三个月创建且在最近两周重开的bug数 / (最近2周所有的新建有效的bug数 + 最近三个月至两周之间创建但重开的bug数) 同时包括生产缺陷和缺陷;不区分级别
< 5%
统计近两周内(14天内,(线下+生产)新创建的的有效Bug;推迟修复状态的bug和拒绝状态的bug都不参与计算) DevOps平台负责计算
缺陷修复率
项目全体 开发人员解决问题的速度与效率
统计范围: 数据来自JIRA系统 计数规则: 缺陷修复率=已关闭缺陷数/总缺陷数
质量平台负责计算
持续交付
SIT交付(最近2周)
最近2周SIT环境的发布次数
统计范围: 数据来源于DevOps系统 统计周期: 14个自然日内, T-14 00:00:00 至 T,T为当前时间 计数规则: 最近2周SIT环境的发布次数
DevOps平台负责计算
SIT交付成功率(最近2周)
最近2周SIT环境的发布成功率
统计范围: 数据来源于DevOps系统 统计周期: 14个自然日内, T-14 00:00:00 至 T,T为当前时间 计数规则: 最近2周SIT环境的发布成功次数/SIT环境的发布次数
DevOps平台负责计算
UAT交付(最近2周)
最近2周UAT环境的发布次数
统计范围: 数据来源于DevOps系统 统计周期: 14个自然日内, T-14 00:00:00 至 T,T为当前时间 计数规则: 最近2周UAT环境的发布次数
DevOps平台负责计算
UAT交付成功率(最近2周)
最近2周UAT环境的发布成功率
统计范围: 数据来源于DevOps系统 统计周期: 14个自然日内, T-14 00:00:00 至 T,T为当前时间 计数规则: 最近2周UAT环境的发布成功次数/UAT环境的发布次数
DevOps平台负责计算
PRE-STD交付(最近2周)
最近2周PRE-STD环境的发布次数
统计范围: 数据来源于DevOps系统 统计周期: 14个自然日内, T-14 00:00:00 至 T,T为当前时间 计数规则: 最近2周PRE-STD环境的发布次数
DevOps平台负责计算
PRE-STD交付成功率(最近2周)
最近2周PRE-STD环境的发布成功率
统计范围: 数据来源于DevOps系统 统计周期: 14个自然日内, T-14 00:00:00 至 T,T为当前时间 计数规则: 最近2周PRE-STD环境的发布成功次数/PRE-STD环境的发布次数
DevOps平台负责计算
PROD交付(最近2周)
最近2周PROD环境的发布次数
统计范围: 数据来源于DevOps系统 统计周期: 14个自然日内, T-14 00:00:00 至 T,T为当前时间 计数规则: 最近2周PROD环境的发布次数
DevOps平台负责计算
PROD交付成功率(最近2周)
最近2周PROD环境的发布成功率
统计范围: 数据来源于DevOps系统 统计周期: 14个自然日内, T-14 00:00:00 至 T,T为当前时间 计数规则: 最近2周PROD环境的发布成功次数/PROD环境的发布次数
DevOps平台负责计算
缺陷逃逸率
近90天
近90天Bug逃逸到生产环境的比率
统计范围: 数据来源于JIRA系统 统计周期: 90个自然日内, T-90 00:00:00 至 T,T为当前时间 计数规则: 中级及以上生产缺陷数 / (中级及以上生产缺陷数 + 中级及以上缺陷数) 不包含 ‘拒绝’ 类型
< 5%
90天内,线上中级及以上Bug/Bug总数Bug总数 = 90天内,线上以及线下,中级及以上Bug总数
研发效能32
研发管理43
技术规范10
修改于2024Year07Month20Day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