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Cover
Date
Categories
文学-语言文字
ISBN
9787515361819
BookId
34892429
ReadingTime
1时32分
Status
读完
Author
山口拓朗
Rating
85.2%
Sort
1715124288
Progress
97
intro
category
前 言第1章 用“九宫格×自问自答”变身写作达人值得一读的文章应兼备“信息”和“感受”活用“问答习惯”,就不愁写不好文章用“九宫格自问自答法”收集优质的写作素材用“基础问题”收集信息,用“铲子问题”拓展话题“7W3H”让你不再为提问发愁受读者欢迎的文章不能缺少“Why(为什么)”用“How(怎么)”引出读者喜欢的信息认真收集“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填好九宫格就开始动笔吧热情写作,冷静修改做好自问自答,写出“受读者欢迎的文章”第2章 用“九宫格信息收集法”收集高品质的写作素材填表就能获得所需信息的“九宫格信息收集法”一篇好文章百分百靠准备用“1个主题×9个单元格”拓展更深层的信息出发前预留出 做笔记的空间随时随地做笔记,想要的信息便会纷至沓来写文章时是否有送人礼物的意识?用“九宫格”筛选出“礼物”的素材预设目标读者的“理想反应”把握目标读者需求的“5个问题”第4章 最强的“写作模板”!飞速提升写作速度!瞬间吸引读者的“结论优先型模板”高效准确地传达作者意图的“列举型模板”容易引起读者共鸣的“故事型模板”用“事件×感受型模板”表现个人特色写作模板可以迅速提高写作速度表达出“自己的感受”才能与众不同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搭配模板以半径5米内的事为写作“素材”事先了解SNS的特点提升语法和词汇水平①注意“一文一义”提升语法和词汇水平③不用多余的表达和措辞提升语法和词汇水平④要尽可能写得具体写给“比自己水平低的人”看第6章 “写作大脑”练习法通过“九宫格近义词转换游戏”增加词汇量通过“‘比如’游戏”增加具体例子通过“‘也就是’游戏”掌握归类能力通过“指路游戏”提高逻辑说明能力在“模仿”中释放出自己的魅力将写作时间缩短两成树立实践“PDCA”的意识每天写下3个好消息为5年后的自己写份“未来简介”结 语点评

前 言

而越是专业作家、记者、热门博主,甚至身边擅长写作的人,越能直面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并将其作为“信息”输出。也正因为如此,他们写的文章才会广受读者欢迎。
那么为什么要使用九宫格呢?首先,人都有遇到空白框就想填满的习惯。其次,作为一个获取信息的工具,4格或6格未免信息量太少,而12格或16格又容易让人畏难、退缩。从这个意义上来说,9格算是最巧妙的设计。
写作就是一场对话。它既是与读者的对话,也是与自己的对话。

第1章 用“九宫格×自问自答”变身写作达人

“不过度在意他人的评价”是写好文章的诀窍

值得一读的文章应兼备“信息”和“感受”

自己的文章兼备“信息”与“感受”。
文章也是如此。要想写出优质的文章,首先素材(信息)收集是必不可少的。另外,对自己进行采访式的“自问自答”将有助于你更好地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活用“问答习惯”,就不愁写不好文章

越会提问的人,文章写得越精彩。
✍️
不会表达,语言匮乏,词穷😞,咋整
人一天需要做出9000多次决断,也就是说人一天会问自己9000多个问题。所以说,其实每个人都是“自问自答的专家”,那么我们就没有理由不发挥自己的特长。只要提问够高明,每个人都能流畅地写出“通俗易懂”的文章。

用“九宫格自问自答法”收集优质的写作素材

简单说就是制作一个含有9个单元格的表格,然后在每个单元格内分别填入一个问题,并进行回答。
书写促使大脑信息可视化,其结果就是,我们不必再为写作而烦恼。
怎么样?首先请思考下页表格1-1中的9个问题,这是我们写作前的重要步骤。不要提笔就写,而是在“设定问题—思考答案”的过程中收集写作素材。
✍️
提问一般可分为“基础问题”和“铲子问题”两大类。基础问题是为了收集与题目相关的基本素材(信息),而“铲子问题”则是为了获得更为具体深入的延展素材(信息)。
[插图]
[插图]

用“基础问题”收集信息,用“铲子问题”拓展话题

提问一般可分为“基础问题”和“铲子问题”两大类。基础问题是为了收集与题目相关的基本素材(信息),而“铲子问题”则是为了获得更为具体深入的延展素材(信息)。
✍️
基础问题是有关客观事实的,而铲子问题是与感受相关的。也就是这两个问题对应了开头提到的信息和感受。
然而基础问题引出的只是“客观事实”,它们缺乏趣味性。单纯提供信息的文章很难让读者满意。 于是,这时候就轮到“铲子问题”登场了。 当你认为“这个很重要”,或是“这个话题值得深入探讨”时,不妨像用铲子挖土一样将话题往深处拓展一点。丰富且具体的素材既能增加文章的长度,也能拓展它的深度。
✍️
基础问题是有关客观事实的,而铲子问题是与感受相关的。也就是这两个问题对应了开头提到的信息和感受。
基础问题问的是“事实”,它的答案是固定的。而铲子问题则因看问题的角度以及个人感受的不同而产生较大的差异,甚至可以说铲子问题的答案决定了文章的好坏。
下面让我们来比较一下问题A和问题B。  问题A具体问到了“汤头的味道和口感”,这样的提问方式更有助于对方回答出真实的感受。 而问题B呢?我想,它笼统的提问方式可能会让很多人不知如何作答。
✍️
铲子问题需要具体,需要引导性的提问
或许你觉得反正是向自己提问,笼统一点也无所谓,但如果是陌生人这样问你呢?估计你只能答上一句“很好吃”,然后回答就此结束吧。而无法深入话题也就难以获得有趣的素材,难以写出吸引人的文章。 提问的水平决定了答案的品质
✍️
提问的水平决定了答案的品质

“7W3H”让你不再为提问发愁

“不擅长提问”的人有必要事先增加自己的“问题储备”,而下方的“7W3H”就基本涵盖了所有的提问方式。
✍️
整体上记忆构建:when(时间)—where(地点)—who(我)—what(做因为什么事)—why(因为什么原因)—which、whom(选择涉及事物、对象)—how(方法)—how much、how manny(耗费) 同时不忘加入个人特色、语言风格(诙谐幽默、清新淡雅、简洁洗练等)

受读者欢迎的文章不能缺少“Why(为什么)”

✍️
1、 为什么觉得这本书有意思? 内容精简、举例恰当、道理易懂。 2、为什么有这些原因就是有意思? 看起阻力会比较小,很好理解、总结和实践。 3、为什么阻力小会有这样的感觉呢? 专注力差,没法读大长篇,容易分神或者放弃。 4、 为什么会专注力差呢? 没有注重专注力的培养(精力管理差),又下意识养成了削弱专注力的习惯(比如,刷的短视频越看越短、越看越快,频繁点开社交媒体找新鲜事来刺激大脑等等) 5、 如何培养专注力,改掉坏习惯?(How) 明确专注工作、学习和娱乐的时间边界(如,番茄钟),关掉通知提示音把电子设备放到手不能及的地方等等。
 以“跳槽”为题写文章时,仅一个“想要高薪”的理由是不够的,还需要加入与核心理由相关的信息。 于是,在用“为什么”进行深入剖析的过程中,我们又进一步了解到作者是想让孩子在未来有更多的选择。
✍️
刨根问底
💡
[插图] 也许有人会觉得“喜欢看成群的鱼儿在水里游,这个理由好奇怪”。但不管别人怎么想,这就是作者的理由。我们甚至可以说,越是看似奇怪的事情越有写作价值,因为这正是作者与众不同之处。 而这些与众不同都会在文章里如实地表现出来。 文章1 我喜欢去水族馆。 文章2 我我喜欢看成群的鱼儿在水里漫游的样子。鱼儿们有规律、有组织的优雅姿态甚至会让人觉得“它们一定是为了这一天练习了很久吧”,我常常被它们感动,看着看着就忘记了时间。
但不管别人怎么想,这就是作者的理由。我们甚至可以说,越是看似奇怪的事情越有写作价值,因为这正是作者与众不同之处。 而这些与众不同都会在文章里如实地表现出来。

用“How(怎么)”引出读者喜欢的信息

“How(怎么)”常用于引出手段和方法,它同样也是拓展话题的有效提问方式。一篇言及手段和方法的文章会让读者获益匪浅。
✍️
I:how是我们都喜欢的,很多事情我们想直接知道怎么做的。当然例如养成习惯这样的方法需要长期坚持,而对why的追问可以让我们产生长期坚持的动力。就是做一件事情的原因。 A1:我记得之前想要减肥,刚开始每天都能在健身房挥汗如雨,但是当一个星期以后,我的激情没有了,虽然有空方法就坚持不下去了。所以理念和方法需要相互对应使用,不然方法就是空中楼阁。很快就会崩塌。 A2:想要用7年的是时间培养自己的写作技能,就必须通过why找到本质原因。不然又会回到“间歇性的踌躇满志,持续性的混吃等死”

认真收集“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

认真收集“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
用于回答的信息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与自身相关的“内部信息”,另一类则是自身以外的“外部信息”。
所谓的“内部信息”指的是自己发出的信息,它是通过自我剖析得来的,包括自己的感情和想法等。 比如,用语言表达吃到拉面时的喜悦、工作失败时的懊悔、从书或杂志收获的惊喜等。
✍️
• 自己的想法 • 自己的情感 • 自己的发现 • 自己的感觉 • 自己的意见 • 自己的主张 • 自己的创新 • 自己的体验 • 自己的价值观 • 自己的信念
外部信息”也是自答环节中不可或缺的。比如,当你想写有关马拉松的文章时,如果手头没有足够的写作素材,那就需要从外部输入。  以上是几种输入外部信息的方法。 如果仅靠手头上为数不多的信息写作,那么写出来的文章难免“肤浅”“错误多”,而自问自答是建立于通过各种渠道获得有效信息的基础之上的。 通过收集大量的“外部信息”,作者自然会产生对马拉松的独到见解,因为“外部信息”的增加也能促使“内部信息”的生成和增长。
✍️
• 媒体信息(书,杂志,互联网信息) • 场地信息(去现场收集信息,包括五官感受) • 相关人员持有的信息(朋友以及相关专业人士等持有的信息) • 通过行动收集来的信息(研究,实验,调查结果)

填好九宫格就开始动笔吧

这些信息大致可分为两类,分别是“事实”和“感受”。
写作时要尽量注意“事实”和“感受”的搭配。
这甚至不能称之为“写”,不过是将手里的信息排列出来而已

热情写作,冷静修改

热情写作,冷静修改 正如上一篇里的文章1,写作时要有意识地将所有的信息都写出来,我称之为“热情地”写作。这个阶段不必追求完美,只需注意以下两点。
✍️
写作即人生!我们于世间匆匆不过百年,何以为生?有人说阅读是行走着的避难所,那么我觉得写作就是逃离集中营时需要凿墙的小锤子。人最怕是伴其一生的爱好,渐渐地它也有了生命,随你生,随你死!抽烟的突然不抽了,喝酒的突然不喝了,总是预兆一种生命意识的毁灭,甚至是生命的结束!写作也是如此吧,特别是用生命在写作的人!有一天拿出笔再也写不出的时候,也就……好像这也算一种孕育,在万物开始的地方,我们的肉体与灵魂都在孕育,不论以什么形式!
①中的“没有漏写信息”是指尽可能地把自问自答所引出的信息写入文章里。
“冷静”修改时最好保持“删除多余信息:补充不足信息=7:3”的意识,这是一个黄金比例。如果在“热情”写作阶段做得很不错,那就无须补充太多内容。

做好自问自答,写出“受读者欢迎的文章”

我们常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作也是如此,没有素材便写不出文章。所以我们在回答问题时,一定要力求“更准确”“更具体”。甚至有些文章类型需要我们做出“更深刻”的回答。
✍️
我们在提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具体,细化,衍生,既要有“基础问题”也要有“铲子问题”。我们在回答问题时,一定要力求“更准确”“更具体”。甚至有些文章类型需要我们做出“更深刻”的回答。 当自己不知道提什么问题的时候,试试“7W3H”,当自己不知道怎样回答的时候,尝试寻找是“内部原因”还是“外部原因”,如果是内部原因,就应该经常自我剖析,并习惯性地记录下生活中的点滴感悟。如果是外部原因,就应该多多去接触别人的想法,然后总结。不管是哪种我们都必须有意识地、积极主动地去收集信息。
一般来说,越有名的店,读者越想知道(读到)它究竟有多好吃。
回答问题时,我们不妨站在读者的立场,以五感描述为主。那么,你觉得下面这个回答怎么样?
✍️
“五感”是指人的五种感官:听觉、视觉、嗅觉、触觉、味觉。这五种感觉让我们感受世界、让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五感写做法”是一种通过描述着五种感受来写作文的方法,把这五种感觉运用在文章中,作品就会像生活一样多姿多彩。
而对于实在不知如何回答的问题,我们还可以寻求别人的帮助。比如,“试着问朋友同样的问题”“去书本或网络上寻找答案”“自己调查”等
只有做个有心人,时刻注意收集信息,才能提高自问自答的能力(写作能力)。
自答4中,作者不仅注意到了身体的变化,还用菜单上关于“药膳咖喱的介绍”做了补充说明。
自身经验是收集信息的一个重要渠道,毕竟对生活的点滴感悟本就是重要的信息收集。
✍️
第一章总结: 1.写文章诀窍:不过度在意他人的评价,写作本身就是表达自己的观点想法。 2好的文章应该做到:兼具信息和感受。 3怎样做:活用问答习惯 4问答方法:九宫格自问自答法 一旦你定下了“最少想出9个问题”的目标,大脑自然会“加大马力”配合你达成目标,因为事先定好的单元格数会激起你“将其填满”的潜在欲望。 5问题分类:基础问题和铲子问题。 基础问题是客观事实,铲子问题则依据个人感受。 6具体问什么:7W3H When where why who whom what which how How many how much 7回答方法:认真收集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 8 写作步骤:自问自答,热情写作,冷静修改。

第2章 用“九宫格信息收集法”收集高品质的写作素材

悠然度日未免太浪费光阴,我们应该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通过各种方式将有用的信息输入并储存到大脑中。
✍️
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就算是再平淡普通的路面,每次走过去,我想都会有新的发现吧。 例如今天我在家附近的小路上,发现了一株小野草,从路牙子边悄咪咪的探出头来,心情很好的跟着风摇曳着~

填表就能获得所需信息的“九宫格信息收集法”

💡
我要向想要收集信息的你推荐“九宫格信息收集法”。“九宫格”就好比接收信息的天线,你只需把想要的信息填入其中,与之相关的信息便会一个接一个地被全部接收。 在我的写作课上,我常让学生们玩一个叫“找颜色”的简单游戏。 游戏开始前我会给大家发出指示:“请找出房间内一共有多少处红色,限时20秒,预备开始!”于是学生们开始环视整个房间,随即有人找到10处,有人找到20处,甚至还有人找到30处。 接着我会问其中一位发现很多处的同学:“那么,有几处蓝色呢?”这确实是一个不怀好意的问题(笑)。而那位同学一般会回答:“不知道/没看到/没注意看蓝色。”
简单来说就是,人的大脑只会读取“自己在意的信息”,所以即便大家在同样的地方看着同样的风景,每个人所获得的信息也会全然不同。
相反,对美食不感兴趣的人则容易与美味失之交臂,对狗不感兴趣的人甚至不会注意到身边那只路过的狗(也就是说他根本意识不到)。说得极端一点,我们虽然身处同一个时空,却如同生活在不同的世界里。

一篇好文章百分百靠准备

假设下周你要出国旅游,并打算回国后将这次的旅途见闻写成游记,发表到自己的“旅游博客”上(目标读者是对外国文化感兴趣的人)。 但如果空手前往,只怕回国后会不知如何下笔,只能一件件追溯回忆,最终写出来的不过只是“这次旅行好开心”之类的感想。
至于九宫格的用法则非常简单:首先在正中央的单元格内填入标题(这次是国外旅行),然后在周围的8个单元格内分别填入与标题相关的主题。
💡
[插图] 虽然我用了“吸收”这个词,但是这股将信息吸引过来的“吸引力”正是来自于作者的意识。正如我之前所说,人的大脑只会对自己有意识的事物感兴趣。 还有,“九宫格信息收集法”会提升人的行动力。“多逛几家店铺,感受当地物价”“观察当地人的工作方式”“和的士司机聊聊当地的生活方式”“在网上查看该国历史以及旅游景点等”“透过公交车或电车的窗户,眺望当地的自然风光(大海,山川,河流等)”“留意本地人的服饰和住房情况等”“去本地人常去的餐厅吃饭”等,这些平时容易忽略的地方,因为事先被写入了九宫格里,所以相关的信息也就通通被吸收过来了。
并且,不仅要把信息写出来,还应该在旅途中反复回顾九宫格的内容,这将会使天线的敏感度进一步提高。等到旅行结束的那天,你会收集到数目庞大的写作素材。

用“1个主题×9个单元格”拓展更深层的信息

用“1个主题×9个单元格”拓展更深层的信息

出发前预留出 做笔记的空间

说是技术,却并不高深。“收集信息=记录信息”,其实就是逐条记录当下收集的信息,也包括感受和发现。

随时随地做笔记,想要的信息便会纷至沓来

请尽量记录下在目的地的所见所闻,正如我之前所说“人总是健忘的”,所以为了方便起见,不妨将事先设置好的天线写在本子上。

写文章时是否有送人礼物的意识?

文章中的礼物指的是文章内容对读者来说是“有用的”“有利的”“让人开心的”“有助于成长的”“让人幸福的”“能丰富人生的”,等等。如果能把这些内容写入文章,那就很容易达成目的,就算得上是“好文章”。

用“九宫格”筛选出“礼物”的素材

所以写作之前一定要考虑好“自己现在想做的事能带给对方什么好处”。不要在这个部分吝啬时间,因为所有的努力都不会白费,付出总有回报。

预设目标读者的“理想反应”

无论写什么类型的文章,都要“预设读者反应”。这是达成写作目的的秘诀。
✍️
换位思考 还是,以始为终,倒推演练法,大脑中先想象或预演一下,看了你写的这篇文章的人,看完之后,她会干嘛?做何反应?她是兴奋的?有收获感?会转发给别人看?还是私自偷偷收藏?还是会急着加你联系方式?或冲动下单给钱你?

把握目标读者需求的“5个问题”

最好的方法就是和读者交流。交流时千万不要摆出一副“我要做调查”的姿态,应该像和朋友聊天一样,轻松地聆听对方的心声,这样才能了解到读者的真实想法,并准确把握他们的需求。
要想写出好文章,“①设定好目标读者”“②把握好目标读者的需求”最为关键。这两点是支撑金字塔的地基,地基不稳,金字塔就会有坍塌的危险(也就是说,其成为“好文章”的概率会降低)。 其次,动笔之前一定要“③预设目标读者的反应”。只有做好这些,我们才能“④写出可被当作送给读者礼物的好文章”。如果这篇包含“礼物”的文章成功取悦了读者,那么其写作目的也算基本达成。

第4章 最强的“写作模板”!飞速提升写作速度!

它是一款以“①结论→②理由·根据→③实例→④总结”的顺序完成写作的模板。
✍️
“①结论是什么” “②得出这个结论的理由或根据是什么” “③请给我具体的例子” “④请写出这篇文章的总结”。

瞬间吸引读者的“结论优先型模板”

“结论优先型模板”有助于条理分明地表述事物,我们可以将其应用于各种类型的写作,从工作到生活。可以说它是一个万能的写作工具。

高效准确地传达作者意图的“列举型模板”

列举型的关键是在开头点明文章题目和列举信息的个数。比如,本文“有3个要点”“有5个注意事项”“有2个技巧”。
顺便说一下,列举项目时可以使用的连接词,除了文章1里的“第一”“第二”,还有以下几种,请根据文章内容选择。 
✍️
列举项目连接词: 首先,其次,最后 第一点,第二点,第三点 开始,接下来,最后
关关于下周(6号)的学会,我想咨询以下3个问题。 1.学会开始时间。 2.学会是否设有提问时间。 3.现场是否会售卖佐佐木老师的书。 与不用模板,只罗列问题的邮件(文章2)相比,用列举型模板对事项分好类的邮件(文章3)明显更便于阅读。

容易引起读者共鸣的“故事型模板”

但如果主人公一直在负面处境里止步不前,就不会有后续的故事发展,也很难让人有代入感。  因
特别是第一部分“开头(负面处境)”和第四部分“未来”,它们之间的反差越大,产生的共鸣和感动就会越强烈。
也许有人会认为故事型的文章必须要有波澜起伏的剧情,其实并非如此,即便是身边的一件小事也可以用它来写,并且谁都能轻松上手。请看下面的文章2。
✍️
在马路牙子上绊了一下,就在大脑意识到“危险!”的那一瞬,我竭尽所能重新调整了姿势,总算避免了摔跤。 即便是这么简短的文章也是有故事情节的。不过,篇幅短的文章可以不写最后的【未来】部分。 
在马路牙子上绊了一下,就在大脑意识到“危险!”的那一瞬,我竭尽所能重新调整了姿势,总算避免了摔跤。 即便是这么简短的文章也是有故事情节的。不过,篇幅短的文章可以不写最后的【未来】部分。 

用“事件×感受型模板”表现个人特色

几乎可以说,每篇精彩的文章里一定写有笔者的“感受”或“觉悟”,而那些不够精彩的文章则尽是对客观事实的阐述,看不出半点“个人特色”,因此读者读完后不会有什么反应。

写作模板可以迅速提高写作速度

比如,结论优先型模板的步骤是“结论→理由·依据→实例→总结”,而我们可以用列举型模板来写“理由·依据”。也就是首先写上“理由有3个”,然后依次列举出“理由1”“理由2”“理由3”,最后举例。

表达出“自己的感受”才能与众不同

我喝酒就是为了卸下“理性”的枷锁。理性之于生活固然是必需的,但被其束缚的人生却索然无味。一喝酒,我的脑海会涌现出崭新的想法,心里会萌发挑战人生的勇气。 作为“打破自己外壳的工具”,酒是必不可少的。
✍️
真是感受,此时此刻会激发一些文字想法,越写越带劲
“明确立场应该会受到批判吧”,或许有人会为此而感到不安。当然,不能说没有这种可能,有些时候确实会受到反驳和批判。但是,那些反驳和批判并不是对你这个人的否定。

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搭配模板

只写“结论”的推文有助于明确自己的感想和意见,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练习写作的方式。
在适应了“只用结论”来明确表达感受或意见后,我们可以逐步增加推文的长度。下面是从我的推特上摘选的几种“推文的写作模式”。 文章1
“休闲”和“闲”是不一样的。“休闲”为心灵和身体带来能量,而“闲”带来的只有不安和恐惧。
担心“自己跨不过去”而对墙壁心存畏惧的人啊,请你先去墙脚看看吧。只有凑近了才会知道,那些看似墙壁的东西不过是密集的台阶叠在一起给人的错觉罢了。
那些存在于大脑中的东西不过是些“烟雾”,而不是“想法”。只有当你将它们说出来、写出来,亦或是付诸行动后,它们才能被称为“想法”。
“否定×结论”的搭配。第一句的“否定”和第二句的“结论”之间的落差使得结论更具吸引力。
当杂志记者时,我常被告诫“写稿时要当读者都是傻子”。当然,这句话并不是其字面意思,而是说“要写出所有读者都能看懂的文章”。 这篇投稿是“小故事×结论”的搭配,它适用于传达小故事里的经验教训。

以半径5米内的事为写作“素材”

以半径5米内的事为写作“素材” 想要写出有新意的文章,首先要有“以半径5米内的事为写作素材”的意识。
💡
切身体会不到的景气算怎么回事?真希望有一个根据国民的实际感受设定的新指标。 “从概念切入”并非不可取,只是那样写出的内容偏抽象和专业。如果不是相关方面的专家,很容易被视作“特立独行的人”。当然,也很容易暴露出自己学识的不足。 相反,另一篇文章则是站在普通市民的角度,列举出“我的工资”“零花钱”“小酒馆”“500日元的午餐”等半径5米内的关键词。这些内容会让读者觉得真实,因而更容易引起大家的共鸣和理解。 像这样,写“半径5米内的素材”不仅取材容易,也更易引起读者的兴趣,以及获得读者的反馈。而所谓的“半径5米”其实就是作者的切身体验,以及作者的意见和主张。
写“半径5米内的素材”不仅取材容易,也更易引起读者的兴趣,以及获得读者的反馈。而所谓的“半径5米”其实就是作者的切身体验,以及作者的意见和主张。

事先了解SNS的特点

特别是认定“必须写大道理”“必须三观正确”的人要格外注意,使用社交平台的人一般对大道理、常识性言论都不感兴趣。

提升语法和词汇水平①注意“一文一义”

首先,写作原则里有一条叫“一文一义”。指的是一句话(以句号结尾的句子)只写一个信息。句子里的信息越少,大脑需要处理的信息量也就越少,于是就能提高读者对句子的理解。
另外,为了让关键词更加醒目,我给文章2里的游玩项目加了引号,这也是一种让文章更易阅读的方法。

提升语法和词汇水平③不用多余的表达和措辞

另外,我写文章时会注意文章的“信息密度”。我把多余的表达和措辞多的文章称为“信息密度低的文章”,而多余的表达和措辞少的则是“信息密度高的文章”。能让读者受益更多的自然是后者。

提升语法和词汇水平④要尽可能写得具体

仅仅只是用“数字”和“专有名词”置换掉抽象的词语和表达,文章就清晰好懂得多了。

写给“比自己水平低的人”看

在我看来,所有人都是具备“表达能力”和“值得说给别人听的内容”的。
✍️
• 自己喜欢的事情 • 自己擅长的事情(包括特技) • 自己长期坚持着的事情(包括习惯) • 比别人更了解的事情 • 自己做过的事情(独一无二的经验更好) • 自己热衷的事情 • 经常被别人夸奖的地方 • 觉得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 • 在假期和闲暇时间所做的事情 •曾经不擅长,但现在做得了的事情 • 曾经遇到过失败或挫折,但从中吸取教训继而获得成功的事例

第6章 “写作大脑”练习法

正如第2章所说,没有素材便写不出文章。所以,首先应该收集用以说明的必要信息,并填写入九宫格内。
如果自己不懂,还可以通过上网搜索,查阅字典、书籍、杂志,或者向了解的人咨询等途径获取需要的信息。调查收集信息也是写作练习的一环。
请每天以150字为限,围绕某一题目(关键词)来练习写作,什么题目都可以。譬如,“请用150字说明‘高速公路’,且文中不能有‘高速公路’这4个字”“请用150字说明‘智能手机’,且文中不能有‘智能手机’这4个字”。
推荐你和家人朋友一起来练习,并互相检查彼此的文章。在互动中你会发现:“原来还可以这样写”“原来那样写能解说得更清楚”,而这些发现会让你拥有一个强大的“写作大脑”。

通过“九宫格近义词转换游戏”增加词汇量

通过“九宫格近义词转换游戏”增加词汇量
✍️
刻意练习,积累词汇量
当然还有很多与之相近的表达,不同的对象适合不同的词。文笔好的人往往能瞬间想到这些近义词,并从中选出最合适的。 表格6-3是“喜悦”的近义词示范。
“近义词替换游戏”

通过“‘比如’游戏”增加具体例子

通过“‘比如’游戏”增加具体例子
写文章要有穿插“具体”和“抽象”的意识。
因此,我向大家推荐两个游戏,一个是“用‘比如’使内容具体化的游戏”,一个是“用‘也就是’使内容抽象化的游戏”。
所谓的“用‘比如’使内容具体化的游戏”,就是先决定一个抽象的主题(词语),然后用接续词“比如”列举出与主题相关的实例,让内容更为具体。 假设题目是“蔬菜”,那么我们可以这样写:“比如,白萝卜、胡萝卜、卷心菜、洋葱、西红柿。” 请看下面我列举的“题目和具体实例”。

通过“‘也就是’游戏”掌握归类能力

反复练习“让内容抽象化的‘也就是’游戏”,能提高给事物归类的能力。

通过“指路游戏”提高逻辑说明能力

请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一下上图起点(家)到终点(市政府)的路线。
下笔前先将路线口头梳理一下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口头梳理相当于打草稿,会让正式写作顺畅很多。 当然,这个方法也适用于其他类型的文章。“说出口”不仅能确认自己的理解程度(包括确认是否有信息不足的地方),还有助于勾勒出文章的整体结构。
觉得自己输出困难的人,请务必在“写”之前把内容“说”一遍,这样可以提高写作的速度和文章的准确度。
无论选哪一个,都请先口头说明,然后再将其写成文章。只要能让读完文章①的人想象出房间的布局

在“模仿”中释放出自己的魅力

要想形成自己的风格,可以先从模仿自己喜欢的作家的作品着手,通过研究文章,学习作家的用词、节奏、文章结构等,这样就有助于形成自己的风格。

将写作时间缩短两成

“工作量会在允许时间内膨胀”——这种现象被称为“帕金森定律”。正因为如此,“帕金森定律”也被戏称为“拖延法则”“偷懒法则”等。
这个“帕金森定律”也可以用在写作上。比如,如果要求员工在次日的17点前提交报告,估计大多数人都是踩点完成。那要是截止时间是15点呢?我想大家也一定会在15点前提交。并且,报告的品质也不见得会比17点前提交的差,说不定短时间内精力高度集中所写出来的还会更好些。 是的,人的大脑会为了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任务而加速运转。于是,写作时就能更好地集中注意力,继而文章的品质也会提高。
我的自身经验也是如此。很多时候,时间越充足人反而越懒散,注意力也会下降。 另一方面,当有严格的截止日期的规定时,我们反而会超水平发挥。为了激发出“人的应激反应”,缩短规定时间是最有效的方法。 因此,我建议“将写作时间缩短两成”。
像这样,缩短两成的写作时间不仅能加快写作速度,说不定还能提高文章品质。

树立实践“PDCA”的意识

作为业务流程的管理方法,它常被应用于工作当中。 ①计划(Plan)→②执行(Do)→③检查(Check)→④改善(Act)
查找原因的最佳办法是获得目标读者的反馈。如果是一篇为了募集参加者的文章,只要了解人们“为什么不想参加”,就能做出相应的对策。
如果不能直接获得目标读者的反馈,那么目标读者以外的人的反馈也可以。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只有他人才能察觉到自己不曾在意的地方。听取他人意见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关键。
将PDCA循环应用于写作,文章品质便能得到飞跃式提高。改善“不完善的地方”,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这不仅是写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也是人的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过程。

每天写下3个好消息

每天写下3个好消息 到这里,本书已经介绍了许多写作技巧,但只有动笔写时才会发现,文章不仅是给读者,也会给自己的内心带来很大的影响。 比如,如果你的笔记本上写的都是“我是个没用的人”“我什么也做不了”“我是个傻子”“人生真无聊”等消极内容(不平、不满、抱怨等),那么现实也会随之变得消极。
在这里给大家推荐一个方法,那就是“每天写下3个好消息”。所谓的好消息,就是“对你有益的事”“让你高兴的事”“让你感动/心怀感激的事”,等等。
说起来,“写好消息”这个意识本身就是一个信号很强的天线。只要持续保持这个意识,好消息就会纷至沓来,有人甚至会惊讶地发现“真没想到自己身边竟然有这么多好消息”。
通过“写出来=可视化”建立起强有力的信息收集天线,与此同时,积极的意识会不断向思维深处拓展,更广地渗入人的潜意识里。
✍️
写出来等于可视化,这种逻辑好像是思维导图产生的逻辑,你写下来之后它就形成一个视觉化的记忆。当然因为人的大脑偏向于视觉化的东西或者是图形的东西,所以从记忆力强化的角度来说的话,文字还没有图片去嗯实际能更好的增加,如果能把文字都转化成图片的话,效果会更好。

为5年后的自己写份“未来简介”

还有一项工作,如果和“每天写出3个好消息”一起做的话,你的人生将发生巨大的改变。这项工作就是“为5年后的自己写份‘未来简介’”。
未来简介里要写的应该是5年后理想的你。 假设现在你来到了5年后,请在脑海中想象出自己最理想的样子。不要设任何限制,包括金钱、场所、人、资质等。不要想太多,不用害羞和客气。
说到写未来简介,这里有两个关键,一个是“设想自己就是理想中的那个人”,另一个是“要写得具体”。
你应该听过“自我印象”这个词吧,所谓的自我印象指的是“自己对自己的印象”。它大致分为两种,如果自我印象差,便会觉得自己“做不到”“不行”“是个笨蛋”;如果自我印象好,便会觉得自己“可以”“很厉害”“有才能”。
只要将5年后的未来简介内容输入自己的潜意识里,自我印象就会逐渐变好。并且为了让其效果最大化,请每天大声朗读你所写的内容,并将它放置在目之所及的地方(也可以将它写在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

结 语

“想知道如何获得写作素材”“想知道如何能流畅地写作”“想知道如何构建出好的文章结构”“想知道文章的作用”“想知道如何灵活运用九宫格”,
懂得用九宫格获取必需“信息”的人是无敌的,因为他们不仅能摆脱“写不出”的烦恼,还能将写作作为武器,拓展自己的人生。
文章不仅是向他人传递信息和想法的工具,也是与人沟通的工具。同时,它还是直面自己、与自我沟通的工具。
✍️
文章是个沟通的工具。 沟通是有问有答,你来我往。 与别人沟通,我们仔细听别人说什么,切题,回答。 若你恰好有他需要的东西,你满足了他的需求。 与自己沟通,也要倾听自己的声音,去感受,去辨认。 你要相信,不管是听自己,还是听别人,它不会是天下独一份,总有人能懂你,你总能懂一些其他人。 每个人像是一滴水,只有汇入江河湖海,才能不孤独。
写作能让人们更好地了解自己,了解如何实现自己的目标和梦想,从而更有可能实现自己的目标和梦想;写作还能为他人做贡献,从而受到大家的尊重和信任;最令人兴奋的是,我们自己也会在这个过程中继续成长(无一例外)。

点评

✍️
推荐 浅显易懂的一本工具书,配合《学会提问》效果更佳。九宫格不仅是一种写作方法,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喜欢书中的一个比喻:写文章不是马拉松,而是接力赛。 九格宫写作法其实很像思维导图写作法,只是更加注重提问,这种方法很适合写短评,适合在社交平台分享日常生活,个人观点或感受,适用于个人风格明显的自媒体账号。九宫格法还可以用来找选题,避免话题枯竭。
Loading...
Alan_Hsu
Alan_Hsu
许心志我在 蓝湛阔天海 中定自主宰
统计
文章数:
176
Latest posts
python中 self cls的区别
2025-1-11
2025_周报 #01
2025-1-5
2024_年终总结: [代码与咖啡]打工人的漂流记
2025-1-4
2024_半年总结_工作篇
2025-1-4
🎄✨ 圣诞特辑 | 美食简餐 🎁🍷
2025-1-3
基于大模型搭建本地私有化知识库的搭建与研究
2025-1-2